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创新改变中国丨未来之光——揭秘激光显示的“科技密码”
首页> 科技频道> 头版 > 正文

创新改变中国丨未来之光——揭秘激光显示的“科技密码”

来源:光明网-创新改变中国2023-09-20 15:00

  编者按: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光明网《创新改变中国》栏目推出“开局之年谋创新·强信心——走进企业研发中心”系列融媒体报道,记录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生动实践,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前景。本期节目走进位于山东青岛的海信创新研发中心,探究中国如何占领激光显示领域高地。

  近年来,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盛宴。其中,激光显示技术作为冉冉升起的新星,正以超高清分辨率和超大尺寸的特点,引领着下一代显示行业的发展趋势。五彩斑斓的光,走出了一条中国自主研发的创新之路,为我们带来了不同寻常的观影体验。这股激光技术的浪潮下,海信激光显示公司走在了探索的最前沿。

创新改变中国丨未来之光——揭秘激光显示的“科技密码”

  海信,作为激光显示技术的引领者之一,从2007年开始进行激光显示技术的储备研究,经过长达7年的努力,终于在2014年实现产业化。

  近日,节目组一行走进山东青岛海信创新研发中心,参观海信研发创新馆、光学洁净实验室、环境光实验室、系统评测实验室,探究全球首台8K激光电视的“软实力”和“硬科技”。海信激光显示公司研发总经理钟强在接受光明网采访时指出,激光显示技术代表了下一代趋势的全新技术,具有超高分辨率和超大尺寸等优势,为观众呈现出更加真实、震撼的视觉效果。

创新改变中国丨未来之光——揭秘激光显示的“科技密码”

  激光电视作为激光显示技术的代表产品,引起了广泛关注。据钟强介绍,激光电视与传统的显示方案原理有所不同。它采用了反射式的成像原理,即光源由主机发出,通过无源器件屏幕反射到用户眼中,用户无需关灯、拉窗帘即可获得出色的观影体验。这种技术不仅能够呈现超高的分辨率,还具备健康护眼、低功耗等特点,为用户提供了更加沉浸式的观影体验。

  激光显示技术背后的“硬实力”是光学引擎,钟强形容其是激光电视的“大脑和心脏”,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器件。

  在光学洁净实验室中,我们看到被喻为“炼光炉”的光学积分球“炼”出了光的颜色、光的路线,为我们创造出五彩斑斓的“视界”。通过精准的调校和配合,海信成功地实现了三色激光的精准调配,为观众呈现出自然界中各种丰富多彩的色彩。

创新改变中国丨未来之光——揭秘激光显示的“科技密码”

  在环境光实验室中,海信模拟了各种家庭环境的光线条件,以确保产品在不同场景下都能够呈现出良好的视觉效果。钟强表示,产品在这个实验室经历测试犹如经历“产品期末考”,如果考砸了,就需要“补考”,回炉再造,直至通过“期末考”才能进入用户家中使用。环境光实验室使得海信能够全面评测产品的适光性,并在量产之前进行充分的测试和优化。

创新改变中国丨未来之光——揭秘激光显示的“科技密码”

  除了在技术方面的积累,海信还在制定行业标准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激光显示相关的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都是由海信作为牵头单位来组织制定的。这不仅为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更使中国在显示领域的话语权逐渐增强,从技术跟随者向技术引领者转变。

创新改变中国丨未来之光——揭秘激光显示的“科技密码”

  从跟随到引领,中国在激光显示技术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海信公司从早期超前布局激光电视赛道,如今已经将中国激光显示技术推向了世界领先地位。钟强表示,这也是激光院士许祖彦所寄予的厚望,“圆中国人看中国电视的中国梦”。

  在未来的道路上,海信和整个中国激光显示产业将继续努力前行,不断追求技术的突破和创新,为观众创造更加精彩纷呈的视觉盛宴。激光显示技术,将继续引领着我们步入未来之光的时代。

创新改变中国丨未来之光——揭秘激光显示的“科技密码”

总监制/宋乐永

总策划/战钊

制片/张佳兴

编导/张佳兴 林佳欣

主持人/林佳欣

脚本编辑/郑媛嘉(实习) 林华丽(实习)

摄像/李锦 卢强

剪辑/田郁仁 陈扬

 

制作

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联合出品

光明网 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

[ 责编:谢芸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农人“种”出乡村振兴新“丰”景

  • 天津至中亚图定班列首发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不久前的国庆中秋假期,人形机器人俨然成为多地商场、工厂、医院甚至众多家庭的“明星”。这款名为Galbot的人形机器人来自银河通用,已正式“入职”该智慧工厂,承担自动质检、零部件分拣与搬运等复杂任务。
2025-10-14 09:57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了《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以下简称《指南》)。
2025-10-14 09:56
最长主跨跨径、最高主塔塔高、最大锚碇基础、最大主缆规模、最多车道数量……狮子洋大桥集齐了双层悬索桥的多个世界第一。
2025-10-14 09:55
13日18时0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三十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10-14 09:53
日前从2025龙骨坡遗址学术研讨会获悉,龙骨坡遗址第5轮发掘获得的粪化石中,有几枚被确认为剑齿虎粪化石。
2025-10-14 09:51
十多位国内外医学“大咖”在接受“新华深读”栏目采访时表示:结节检出率升高,核心原因是检查设备精度的显著提升,让过去难以发现的微小结节“无所遁形”。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和体检普及度的提升,甲状腺、乳腺及肺结节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2025-10-13 10:26
现有将聚合物转化为金属或陶瓷的技术,往往会导致材料多孔、强度不足,而且部件会出现严重收缩,导致变形。这种3D打印工艺实现了从“制造零件”到“生长功能”的跨越,有望为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机器人等领域带来新的变革。
2025-10-13 10:24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9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研究称,他们首次拍摄到两个黑洞相互环绕运行的无线电影像。由芬兰图尔库大学天文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瞄准一个异常明亮的星系核心中心区域名为OJ287的类星体,成功拍摄到其中两个黑洞相互绕行的珍贵画面。
2025-10-13 10:23
作为深远海风电产业链的“链主”企业,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见证并引领了中国风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全过程。2024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79.8GW,占全球新增装机总量的68.2%,这意味着,全球每新增3台风机,就有近2台落地中国。
2025-10-13 10:22
10月14日,一场赏心悦目的木星伴月将在凌晨上演,为初秋天宇增添一抹诗意。木星是一颗气态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个头最大的行星,虽然距离地球比较远,但由于个头大,从地球上看起来非常明亮。
2025-10-13 10:19
团队进一步提出了跨平台系统设计方法论,包含二维-CMOS电路协同设计、二维-CMOS跨平台接口设计等,并将这一系统集成框架命名为“长缨(CY-01)”架构。据了解,团队下一步计划建立实验基地,与相关机构合作,建立自主主导的工程化项目,并计划用3至5年时间将项目集成到兆量级水平。
2025-10-13 10:18
日前,位于浙江杭州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的核心设备正式启用。
2025-10-11 09:44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国际合作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发表论文指出,海洋硫酸盐浓度的变化能够改变甲烷的消耗方式。
2025-10-11 09:43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小说《诗云》中曾描写过“微型白洞”,让很多人浮想联翩。有趣的是,白洞和黑洞在数学上是同一个“解”——它们的质量、角动量、电荷都相同,唯一的区别是时间反了过来。
2025-10-11 09:40
“金钉子”是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所形成的地层的“锚点”,用来划分全球地质年代界线。
2025-10-11 09:38
植物生长不仅依赖阳光雨露,更与土壤中“看不见的世界”密不可分——这里生活着大量微生物,它们附着在根系上,帮助植物吸收养分、抵抗逆境。
2025-10-11 09:32
5年来,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2025-10-10 10:16
在人工智能(AI)与神经科学的强强联合下,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与艾伦研究所团队联合开发出一种名为CellTransformer的AI模型,助力绘制出目前最精细的小鼠脑图,共包含1300个脑区及亚区。
2025-10-10 10:13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结合模拟计算与机器学习,研制出一种新型3D打印铝合金,不仅耐高温,强度更是传统铸造铝合金的5倍,且比未经机器学习辅助设计的合金强度高出50%。
2025-10-10 10:10
连日来,北方气温骤降,不少秋冬季独有的养生方式和健康说法随之而来,有些操作或说法听起来科学健康,但权威专家表示,如果开展不当反而会带来健康风险。
2025-10-10 10:0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