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阿秒激光:为“狂飙”的电子摄影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阿秒激光:为“狂飙”的电子摄影

来源:科技日报2023-10-07 09:31

  激光被分成两束,其中一束用于生成阿秒脉冲序列,再与另一束结合用于观察实验

  皮埃尔·阿戈斯蒂尼(左)、费伦茨·克劳斯(中)和安妮·吕利耶(右)因“用实验方法产生了可用于研究物质中的电子动力学的阿秒量级光脉冲”而获得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记者 刘 霞

  就像我们用光来观察周围的宏观世界一样,我们也可以用光来探测亚原子世界。但必须遵守一个原则:任何测量都必须快于被研究系统发生明显变化所需的时间,否则只能得到模糊的结果。

  在一个分子中,原子在飞秒(千万亿分之一秒,10^-15秒)时间尺度内运动,其位置和能量在1到几百阿秒内发生变化,要对其运动进行测量,飞秒技术“爱莫能助”。

  阿秒有多短暂呢?1阿秒是10^-18秒,也就是十亿分之一秒的十亿分之一。1阿秒之于1秒,相当于1秒之于宇宙的年龄(138亿年)。一束光从房间的一边到达对面墙上,就需要100亿阿秒。

  阿秒脉冲“现形记”

  如何让光脉冲达到阿秒量级?理论上,可通过组合多个波长的短波长激光脉冲来产生更短的光脉冲。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魏志义向科技日报记者解释道:“要产生新的波长不仅需要飞秒激光驱动,还需要聚焦到气体,通过光与气体原子的相互作用产生所谓的高次谐波,高次谐波是在驱动激光的一个周期中,产生两个周期的波。”

  1987年,吕利耶及其同事将一束红外激光聚焦到惰性气体,结果发现产生的谐波比之前用较短波长激光驱动所产生的谐波更多、更强,并且观测到的许多谐波具有相似的光强。

  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适当情况下,谐波重合后会出现一系列紫外波段的激光脉冲,其中每个脉冲时长仅几百阿秒。

  2001年,阿戈斯蒂尼及其在法国的同事成功产生了一系列仅持续250阿秒的脉冲串。费伦茨·克劳斯和其在奥地利的伙伴们则另辟蹊径,成功隔离出持续时长650阿秒的单个孤立光脉冲,而且用其跟踪和研究了将电子从原子中“拉”出来的过程。

  “正是以这3位科学家为代表的研究人员历时十几年的工作,通过聪明才智和不懈努力,使超快科学迈入了阿秒时代。”魏志义说。

  有望在多个领域“大显身手”

  一只小小的蜂鸟每秒可以拍打翅膀80次,用人眼是无法看清的,但用高速摄像机就可将其动作定格成一帧帧清晰的画面。

  “阿秒光脉冲正是研究微观物质世界的‘高速摄像机’,可将‘狂飙’的电子定格下来进行观察。”魏志义满怀希望地表示,“在(阿秒)如此短的时间尺度上研究和理解电子,有望促进超高速电子学的快速发展,有朝一日可能催生更强大的计算机芯片。它还使我们能够根据分子的电子特性来区别分子,并用于快速准确的疾病诊断。”

  据魏志义介绍,目前国际上除上述研究团队外,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瑞士、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多个研究团队也一直在开展关于阿秒脉冲的产生及其在物理、化学、生物等诸多领域的应用研究。

  “如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常增虎教授团队先后于2012年及2017年两次创造了最短阿秒脉冲的世界纪录,瑞士联邦技术大学于2017年创造的43阿秒脉冲迄今仍保持着目前最短的世界纪录。特别是欧盟在匈牙利建设了以阿秒激光为主体内容的极端光设施(ELI-ALPS),用以提供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开展阿秒科学研究”。对于阿秒领域的成果,魏志义如数家珍。

  阿秒光脉冲的研究也得到中国科学家的广泛重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上海光机所、西安光机所、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单位都在开展阿秒科学的研究。2013年,魏志义课题组首次在国内产生并测得了160阿秒的孤立阿秒脉冲,目前正在进一步朝着更短脉宽、更高能量及更高重复频率的方向发展,结合终端设备,为阿秒激光在凝聚态物理、原子分子物理、化学、生物医学、信息、能源等领域的研究提供国际领先的平台与设施。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加拿大总理访美与特朗普“礼貌交火”

  • “四川各民族文物上的吉祥图案”特展吸引观众观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英国《新科学家》网站近期报道,正在或即将于月球上部署的大型科学实验装置与天文设备,的确有望解开诸多宇宙之谜。
2025-05-07 10:05
6日,记者从中国华能获悉,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9FA型燃机透平第一级动叶片首次实现“72+24”小时连续高负荷服役运行。
2025-05-07 10:03
近日,该所桃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构建了首个桃的基因完整变异组图谱,新发现70.6%的变异和3289个基因,揭示了全球桃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路线,
2025-05-07 04:20
记者6日从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获悉,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推出支持500+量子比特的中国第四代自主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本源天机4.0”,
2025-05-07 04:20
近日,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提出深入实施“同上一堂好课”、慕课西部行2.0计划、读书行动等,倾斜支持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脱贫地区。
2025-05-07 04:10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6月1日起施行。
2025-05-06 10:03
中国气象局日前发布《极地气候变化年报(2024)》。
2025-05-06 09:51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潘慧敏介绍,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7675万千瓦,同比增长21%,约占新增装机的90%。
2025-05-06 09:39
1865年,生物学家孟德尔在奥地利宣读了其豌豆研究成果《植物杂交实验》,为经典遗传学大厦奠基。
2025-05-06 09:35
近年来,中山大学围绕“主体、基础、应用”三个层面,在广州、珠海、深圳三校区布局人工智能相关学院,集聚近20个学院共同构建大智能学科教育体系。
2025-05-06 09:28
在上海科技大学遇见威廉·哈兹尔廷博士,他满头银发、戴着大大的方框眼镜,乍一看有点像那位创作了无数超级英雄故事的漫画家斯坦·李。
2025-05-05 14:11
五一假期进入尾声,国内外旅游市场如火如荼,知名目的地热度不减,越来越多的小众目的地也开始崭露头角。
2025-05-05 13:59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美好生活”5月1日开幕,12043家企业参展。
2025-05-01 17:55
BEST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05-01 17:52
杨永修有多个头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5-05-01 17:41
“当患者因我们的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那所有辛苦的日夜就有了意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5-05-01 17:40
21世纪初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高度被一再打破。如何在保证超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建造效率,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5-05-01 17:32
美国的政策变化不仅影响本国科研,也导致许多国际科研项目中断或面临中断风险,对全球科研合作造成重大伤害。
2025-05-01 17: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