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新一代信息技术:筑牢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底座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新一代信息技术:筑牢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底座

来源:科技日报2024-03-06 09:48

  江苏省苏州金龙零部件车间基于数字化大屏实现管理透明化,图为车间内景。 树根互联股份有限公司供图

  ◎本报记者 崔 爽

  刚刚过去的2月,国家区块链技术创新中心宣布启动大同城市节点建设,进一步加密国家级区块链网络;华为公司发布全球首个5.5G智能核心网解决方案及通信行业首个大模型;搭载中国移动星载基站和核心网设备的两颗天地一体低轨试验卫星成功发射入轨……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主要产品中,手机产量15.7亿台,同比增长6.9%;电子信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3%,比同期工业投资增速高0.3个百分点。

  “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涵盖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多个前沿领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田野表示,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为个人数字化生活提供了坚实的数字底座,同时为工业生产要素高效流通、产业链供应链有效协同、制造业全面数字化转型打通了“信息大动脉”。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产品创新快速迭代

  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是科技创新的重点攻关领域,也是发展速度最快的领域之一。

  我国在信息技术领域的成绩有目共睹。5G基站规模超320万个,全球占比超六成。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240个,“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8000个,覆盖全部41个工业大类。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占移动网络终端连接数的比重达到57.5%。5G定制化基站、5G轻量化技术实现商用部署,6G、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的同时,国产软硬件产品也持续突破,亮点频现。国产鸿蒙操作系统接入的生态设备已经增长至8亿台,成为搭载了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智能穿戴、车机等各类终端设备的全场景泛终端操作系统,将打开万亿产业新蓝海。继发布首款人工智能电脑后,联想集团近日展示了一款透明屏笔记本电脑。这款概念产品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将物理对象与数字信息相结合,让设备自然融入周围环境。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主任付京波表示,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我国自主操作系统、计算机处理器等关键核心技术持续突破。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基础软硬件产业已经从成长初期进入市场化规模应用发展阶段,技术和产品从单点突破发展到体系化提升,应用领域向垂直行业深化发展,为金融、电信、能源、交通等行业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撑。

  另外,伴随信息技术(IT)、通信技术(CT)、控制技术(OT)、数字技术(DT)“4T”融合的不断深化,工业5G芯片、模组、网关等实现突破,工业级5G模组成本较商用初期下降90%,为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业规模加速壮大

  赋能效应持续凸显

  工业互联网与5G、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速融合创新,工业级无人机、可穿戴智能装备以及人机协同制造、精准质量管控、柔性智能服务等智能产品、典型模式不断涌现,通用人工智能、工业元宇宙等新技术应用探索逐步展开……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中的快速扩散,数字技术与各个行业碰撞融合。而它对工业的高渗透性,使工业制造业呈现新面貌。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政策研究所副所长陶元介绍,工业互联网应用范围已经从钢铁、机械、电力、交通、能源等重点行业拓展到全部工业大类。应用场景从“研产供销服”单点应用向综合集成延伸,形成了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业态。同时,也带动共享制造、服务型制造等新兴产业形态的加速构建。

  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进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从产业规模来看,2023年核心产业规模达1.35万亿元;从覆盖范围来看,工业互联网融入49个国民经济大类,覆盖全部工业大类;从发展势头来看,全国各地工业互联网“百城千园行”活动推动万余家企业供需对接,带动投资超1700亿元。

  田野谈到,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利用区块链、MA标识解析等技术建设了工业数据要素流通的基础设施——工业数据资产登记平台,打造了“国家—地市”两级的全国一体化工业数据资产登记体系。目前,全国首个城市节点已在苏州上线运行,登记数据总量超过5.5亿有效数据值。基于登记数据,苏州某银行发布了工业数据要素金融产品,首期专项信贷资金为20亿元。一家注册资本只有50万元的纺织企业成功获得了210万元低息贷款。苏州已初步构建了一套基于工业数据的创新金融产品方案。

  同时,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应用,正在深刻改变着行业面貌,为我国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飞跃提供了强大支撑。

  人工智能融入产业

  开启全新发展阶段

  在药物研发中,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分析大量的已知药物分子数据,找出最优的药物候选,并生成一个新的药物分子设计方案,大大缩短药物研发的时间和成本,提高研发效率。在机械产品设计中,人工智能可以按照力学强度校核、尺寸优化、标准零件选型等步骤,在短时间内提供设计参考方案,并自动生成相应的程序代码,指导工业设计实践。在汽车制造产业中,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生成仿真测试环境,进行汽车碰撞模拟和安全性评估,可以大幅提升仿真精度和效率,推动车辆设计和安全性能的提升……

  “人工智能技术已成为现代工业生产的核心组成部分,能够大幅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为新型工业化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智能化研究所副所长顾维玺表示,人工智能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可以进一步加速产业体系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表示,围绕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以大模型赋能重点产业体系,推动产业数字化向智能化升级,是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迈向高端的有效路径。

  他强调,我国拥有全世界最完整的产业链、最全的工业门类、最多的企业场景红利。大模型作为生产力工具可以与传统产业进行“数转智改”结合,成为产业数字化的重要赋能者。因此,中国发展大模型的关键是抓住场景红利,将大模型向产业化、行业化、垂直化及深度定制方向发展。这也将成为中国在全球大模型技术竞争中的另一条突围路径。

  顾维玺表示,一方面,工业互联网强调海量生产要素的互联互通、运行数据的价值挖掘和工业知识的沉淀复用。这为大模型的多模态应用提供了“天然土壤”。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正从点状垂直领域向跨行业、跨领域发展,可以在增强数字设计、人机协同制造、柔性智能服务等典型生产模式中得到深度应用。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浙江杭州:电报业务即将退市 通信爱好者排队发报

  • 雄商高铁河北段架梁施工全部完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体现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上。
2025-04-28 09:27
体重管理已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为此,各地应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鼓励医院开展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动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形成。
2025-04-28 09:26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六合区是南京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2025-04-27 09:16
工厂化育秧选良种、精培育,提高秧苗成活率,减少农药使用,正成为越来越多农户的“心头好”。
2025-04-27 09:13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