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科学家与学会|丛亚丽:见证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的诞生
首页> 科技频道> 学会动态 > 正文

科学家与学会|丛亚丽:见证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的诞生

来源:学会服务3652024-05-30 10:07

  2024年5月30日是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在党的全面领导和国家的全力支持下,众多科学家心怀祖国、集智攻关,促进我国科研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学会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科学家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在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合作研究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让我们步入科学家与学会的精彩世界,聆听他们激荡人心的成长华章。

它于1915年正式成立

是中国医学科技工作者自愿组成的

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亦是发展我国医学科学技术

和卫生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

它就是中华医学会

1988年,它下属的

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成立

进一步扩大了我国医学科学的研究范围

科学家与学会|丛亚丽:见证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的诞生

她深刻认识到“大医精诚”的重要性

她用自己的学术成就和领导才能

为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的发展

注入了新的活力

她就是丛亚丽

科学家与学会|丛亚丽:见证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的诞生

  丛亚丽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医学伦理学教学工作,进行医师职业精神、生物医学伦理审查、公共卫生伦理等领域的研究工作。现任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医学伦理与法律系主任、中美医师职业精神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主任委员等职。

  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的成立与发展

  中华医学会成立于1915年,拥有82个专科分会和高达43万的会员,历史悠久且规模庞大。在其众多分会中,医学伦理学分会虽然历史较短,规模也小很多,但是却承载着不可或缺的使命。

  1987年在“全国第四届医学辩证法学术研讨会”上,原北京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彭瑞骢教授提出了一个前瞻性的建议——成立“医院伦理委员会”。经过一年多的筹备,1988年,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正式成立,在该学会的推动下,我国的医学伦理学由此开始蓬勃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对于推动中国的医学伦理学发展和国际学术交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该学会成立的初衷并不完全是为了推动医学伦理学的科学研究,而是为了满足以北京医科大学等为代表的高等院校医学伦理学教学的需求。当时,人工授精、安乐死等逐渐成为社会关注问题,这些案例背后的伦理问题引发了高校老师的关注,他们意识到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对培养医学生、医生的医德至关重要,团结各高校老师并成立专门学会以进行医学伦理学的教学交流势在必行。

  作为现任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的主任委员,丛亚丽熟知该学会的成立背景与发展轨迹,她的学术成长经历也与医学伦理学分会紧密相连,见证并参与了其成长的每一步。

  医学伦理学的田园:因学术研究接触到学会工作

  1988年,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成立时,丛亚丽还只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本科生,那时她对医学伦理学这个领域根本不了解。1992年,丛亚丽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因为做的研究选题跟医学伦理学相关,她才接触到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当时,她主动找到时任北京医科大学医学伦理学教研室主任的李本富教授,了解了医学伦理学的发展情况,最后两人一拍即合,丛亚丽便跟随着李本富教授做起了医学伦理学的研究。

  1999年9月,李本富当选为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第三届主任委员,丛亚丽在李教授的影响下也开始与这个学会有了更多的交集。李教授给丛亚丽的身份定位是学会的秘书,在她看来,学会的事情虽然很多,但是无论身份如何该做的她都会尽力去做,比如开年会要筛选论文、拟定发言题目、联络合作机构等等,也正是因为在学会工作的这层缘故,丛亚丽得以和学会里的诸多学者认识和交往。

  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成立之初,成员大多是各个医学院校的教师,关注更多的是医学院校的医学伦理教学工作,关于医学伦理的科学研究方面则是在后期才逐渐发展起来。又因为医学伦理学涉及的问题本身比较敏感,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学术交流还涉及到文化差异和兼容性问题,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医学伦理学研究者在社会上和国际上并不十分活跃。为了开拓我国医学伦理学研究人员的国际视野和学术水平,进一步扩大医学伦理学的影响力和应用范围,李本富一直积极鼓励和支持丛亚丽立足学会参加更多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比如参加世界生命伦理学大会,这种学术历练让丛亚丽有了更多国际学术交流的机会,也更加坚定了她在医学伦理学这条路上走下去的决心。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本富教授争取到了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hina Medical Board,CMB)资助的一个项目。由于该项目需要不同国家的专家们进行较为密切的沟通交往,这不仅深刻影响了丛亚丽本人的学术成长和国际视野,也为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的国际化发展带来了新的突破。

  2017年,丛亚丽代表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到芝加哥参加第68届世界医学会(World Medical Association,WMA)大会。这是她第一次代表该学会去参加这样大规模的国际会议,同行的中华医学会成员共有5个人,大家都积极准备国际上可能对中国提出的各种提案问题,这让丛亚丽印象深刻。这次会议的一项重要工作成果是通过了修订的《日内瓦宣言》(WMA Declaration of Geneva),会上全体参会人员大约三百人,一起站立宣读《日内瓦宣言》,这让丛亚丽再次感受到了医学的神圣,以及医学伦理学在其中的重要价值。

  对学会未来发展的建议

  丛亚丽认识到,目前很多人才的培养和学会的关系并不是很大,但是学会对于人才的培养却很重要。对年轻学者而言,通过在学会任职,不仅可以提高其专业学术能力,还可以通过与国内外同行交流获得认可,增强自信,进入国际舞台。因此,对于青年人才的培养,学会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身为现任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主任委员,丛亚丽认为,医学伦理学这个学科虽然很重要,但它的发展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医学伦理学作为哲学伦理学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医学的组成部分,研究它的人员既要善于反思,又要脚踏实地,深入了解我国的医学发展,因此,医学伦理学分会要探究如何更好地辅助人才的培养。丛亚丽认为,医学伦理学分会并不仅仅是一个组织,更应该是一个宣传医学伦理学知识,提升医学从业人员医学伦理学素养的培训、教育基地,但事实上,医学伦理学分会委员对此并不积极,表现得很被动,学会也还需要提供更多更切实的扶持方式。调动医学伦理学分会委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是充分发挥医学伦理学分会功能和职责的关键所在。

  通过丛亚丽的故事,我们深入了解了医学伦理学的重要性和意义,进一步了解了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在促进医学伦理教育、研究和实践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在科学家和学会的共同努力下,医学伦理学在中国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和重视,这也进一步促进了医疗行业的伦理道德建设。

期待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

培养出更多像丛亚丽这样的专家

为推动医学伦理学的发展

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让医学伦理学在保障人民健康

和促进医疗事业发展中

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文节选自《学会缘科技情——科学家与学会的故事》(第二卷),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编著,《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制作。

  (内容发表自“学会服务365”公众号)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马连义:用情呵护美丽海湾

  • 乐享暑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进入夏季后,天气变得炎热,人们倾向于前往游泳场所或待在有空调系统的公共场所内活动。专家提示,在这些场所要做好个人健康防护,避免相关疾病发生。
2024-07-08 09:49
在最新一期《自然·材料》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中,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团队报告了一种解码“材料基因组”的新方法。至关重要的是,SRO提供了详细的原子级蓝图,增强了人们对材料行为的计算模拟、建模和最终预测的能力。
2024-07-08 09:18
7月1日,载誉归来的李德仁院士在武汉大学作了名为《爱我中华,科技报国》的专题报告。报告会上,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黄泰岩号召全校师生以李德仁院士为榜样,把学术追求融入建设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中。
2024-07-08 09:39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开始尝试用AI查资料、润色句子,甚至用AI代写论文。作为国内第一批尝试“用AI检测AI”的高校,华北电力大学与知网合作,开发了“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检测服务系统”,专门用于检测本校2024届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使用AI生成的情况。
2024-07-08 09:34
海草床贮存碳的效率比森林高90倍,具有水质净化和调控功能,是保护海岸的天然屏障  仲夏时节,漫步在黄渤海海域近岸,可见成片盛开着花朵的海草床。要想恢复“海底草原”,亟待加强保护,如建立保护区;也需开展生态修复,即“海底种草”。
2024-07-08 09:28
海上风力发电装备与风能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是目前我国风电领域唯一的全国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也因此有一个诗意的名字:“追风者”。
2024-07-08 09:02
走进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览区,“人形机器人先锋阵列”令人眼前一亮。7月4日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拍摄的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开源公版机“青龙”。
2024-07-05 09:00
7月5日6时49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天绘五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4-07-05 09:00
根据新路线图,ITER规划目标保持不变,但氘-氚聚变实验阶段开始时间将推迟到2039年,由此产生的额外成本达50亿欧元。
2024-07-05 08:59
7月4日,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获悉:近一年来,广西发现新物种48个。不断发现新物种,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生物多样性本底资源,为生物多样性研究拓展了新空间。
2024-07-05 08:57
最终,“智慧应县木塔”体验应用还原复刻木塔一至五层五大探索场景,实现了模拟登塔、艺术还原、古今融合等突破。
2024-07-05 08:55
一件出土于甘肃夏河白石崖溶洞的人肋骨化石,将丹尼索瓦人的最晚生存时间从距今约5.5万年刷新至距今约4万年。该研究由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共同主导,
2024-07-05 06:35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世界第一
2024-07-05 06:35
7月4日,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发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
2024-07-04 20:26
7月1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的储存环完成全环真空闭环,标志着储存环全环贯通,进入联调阶段。
2024-07-04 08:11
据介绍,嫦娥七号任务已经遴选了6台国际载荷;嫦娥八号任务向国际社会提供约200公斤的载荷搭载空间,已收到30余份合作申请。
2024-07-04 08:11
自黄河站2004年建站以来,中国科研人员持续监测北极环境变化,收集冰川、陆地生态、海洋生态、空间物理等方面的数据。
2024-07-04 08:10
专家提醒,对于一些气道高敏、有哮喘病史的孩子,这类刺激性气体可能会诱发气道痉挛,引发哮喘,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急性肺水肿。
2024-07-04 08:07
连日来,我国北方持续受到大范围高温天气的影响。河北中部、山东西北部、新疆吐鲁番等地接连出现了40℃至43.3℃的极端高温,同时,我国山东、河北、天津、江苏等地的27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日最高气温也突破了6月上旬的极值
2024-07-04 06:35
“极地”号是由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的新一代破冰调查船。“雪龙2”号是全球第一艘采用船艏、船艉双向破冰技术的极地科考破冰船。
2024-07-04 06: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