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捕获”第八个长寿基因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捕获”第八个长寿基因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4-06-13 09:43

  线粒体与衰老息息相关。近年来,通过优化线粒体功能“延年益寿”的研究十分热门。

  浙江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科研团队另辟蹊径,在昆虫核基因组中发现了与线粒体协同演化的基因,其中一个基因不仅会影响线粒体形态,还能显著延长昆虫和线虫的寿命。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衰老》。

  “通过全球寿命基因数据库比对,我们发现该长寿基因是国际上第八个广泛延长动物寿命的新基因。”论文通讯作者、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研究员沈星星说。

  “远程”操控线粒体的核基因

  线粒体主要负责细胞的能量供应,其功能往往随年龄增长逐渐衰退。鉴于线粒体与衰老、神经退行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肿瘤等的发生紧密相关,保持线粒体功能稳态至关重要。

  “线粒体是一种很特别的细胞器。根据内共生理论,线粒体源自一种古老的α-变形菌,这种细菌被一个原始真核细胞吞噬,但未被消化,而是与宿主细胞形成了共生关系。”论文第一作者、浙江大学博士生陶妹说,“线粒体内部至今仍保留了属于自己的DNA,但同时受到细胞核内DNA的调控。线粒体与细胞核建立的相互交流和协作的稳定关系,就叫协同演化。”

  “我们可以把这种协同演化模式理解为,两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并行在道路上,彼此间的变化紧密同步,一辆车加速或减速会立即反映在另一辆车上。”沈星星解释,“以往科学家的目光大多集中在线粒体上,我们则转换视角,将关注点放在与线粒体协同演化的细胞核上。”

  于是,研究团队综合演化生物学、计算生物学、功能基因组学等多个交叉学科,系统性地挖掘“远程”操控线粒体进化的核基因。

  结果发现,有75个核基因与线粒体基因展现出显著的协同演化模式。它们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功能,包括端粒维持、核糖体生物发生、线粒体功能和DNA修复,而这些功能都与生命衰老和疾病显著相关。

  研究团队挑选了其中4个核基因——CG13220、CG11837、 Nop60B和CG11788,在果蝇体内进行了基因活性降低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这4个基因的活性降低均造成了线粒体形态异常。

  “延年益寿”的全新基因

  沈星星打了一个比方,如果把生物体看成一台计算机,线粒体相当于电池,而细胞核就是中央处理器(CPU)。“一台计算机的待机时间不仅与电池容量有关,也与CPU处理策略有关。”

  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改变这些核基因的活力是否会影响动物寿命。

  让研究团队惊喜的是,他们在4个核基因中发现了一个特别的存在——CG11837,不仅能够影响线粒体形态,其活力还与动物的寿命长短存在显著正相关。

  为了寻找可靠证据,研究人员首先在6种不同的动物中进行了CG11837基因敲降实验,包括褐飞虱、果蝇、斯氏按蚊和秀丽隐杆线虫等。结果显示,降低CG11837基因活力会显著缩短所有这些动物的寿命,幅度在25%至59%之间。

  敲降基因会缩短寿命,反之,激活基因是否可以延长寿命?为此,研究人员在果蝇和线虫中进行了该基因的过表达实验。结果显示,这两种动物的寿命均显著延长,幅度达到12%至35%。

  这一发现促使研究人员思考,该基因能否延长人类寿命。他们对人类离体细胞进行实验后发现,激活CG11837基因,抗衰老能力能够提升30%。“这一系列研究证实,CG11837基因在动物中具有广泛的长寿效应。”沈星星表示。

  《自然-衰老》3位评审专家指出,该研究方法独特且新颖,从线粒体基因组-核基因组共进化的角度出发,打破了传统思维的局限,挖掘到功能非常保守的新长寿基因,在衰老研究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

  谈到应用前景,除了可以研发基于CG11837基因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延长人类寿命外,沈星星还表示,在农业领域,该基因可以成为控制害虫的新靶点,进而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实现环境友好的绿色防控;在公共卫生领域,通过干扰该基因表达缩短蚊虫等疾病传播媒介的寿命,降低疟疾、登革热等传染病的传播风险,从而为蚊媒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安全提供新的解决方案。(记者 胡珉琦)

[ 责编:张佳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宁夏银川:城在湖中城愈美

  • 云南野生菌大量上市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已基本掌握时速600公里常导高速磁浮交通工程建造关键技术。专项形成了常导高速磁浮建造关键技术方面系列自主知识产权和指导性设计原则,向工程化应用迈进一大步。
2024-06-18 10:02
鉴于恒星坍缩的极端物理特性,中子星的旋转速度快得惊人——自旋一周只需几秒钟甚至几分之一秒。团队成员表示,这颗天体高度疑似中子星,却在非常“悠闲”地发射无线电脉冲,如此缓慢的速度严重不符射电中子星的一般行为。
2024-06-18 10:00
5月15日,广东省广州市,小鹏汇天广州研发中心,“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现场。低空经济是指以低空空域(业内通常认为是3000米以下)为依托,以飞行器为主要载体,涵盖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各种低空飞行活动的综合经济形态。
2024-06-18 09:58
沙漠边缘的胡杨、沙拐枣将根系深深扎进沙子里,它们吸收非常有限的水分就能生长。如今,经过选种的沙拐枣、柽柳、梭梭等优良固沙植物,正在沙漠中顽强生长,为治理荒漠化作出持续贡献。
2024-06-18 09:57
赵善芹驾驶智能收割机进行麦收作业。赵善芹是阳谷县的“新农人”,2013年,他成立专业农机合作社,流转承包850亩土地种植小麦。”去年,北彭新村村民王先锋自己播种的玉米出现倒伏,今年赵善芹驾驶智能播种机,从灭茬到播种一气呵成,精细控制种植密度。
2024-06-18 09:55
1999年获颁“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23位科学家中,目前健在的仅有王希季、孙家栋和周光召3位科学家,而核武器研发领域只有周光召先生。在中国科学院工作期间,光召先生以战略科学家的系统思维,强调要站在国家大局来定位和谋划中国科学院。
2024-06-17 10:35
《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
2024-06-17 10:3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发展新质生产力,一个关键方面在于把握好科学方法。
2024-06-17 10:33
光明日报创刊以来,一直肩负着传递党中央对广大知识分子的殷切期望和热情关怀的职责使命。 第三,光明日报是中央党报,发布的权威信息让党中央放心、老百姓安心、全社会同心、每个人都拥有爱心。
2024-06-17 10:33
病毒受体是指能特异性地与病毒结合并介导其侵入、感染的宿主细胞内物质。野生对照组中,感染病毒的正常小鼠100%死亡,但代谢型谷氨酸受体2被敲除的小鼠感染后却有70%得以存活。
2024-06-17 10:31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柴继杰团队及合作者揭示了植物中NLR蛋白的寡聚促进自抑制机制及六磷酸肌醇、五磷酸肌醇在植物免疫信号中的新角色,发现了此前未被发现的一类NLR介导植物免疫的独特机制。
2024-06-14 10:01
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最严重的生物灭绝事件发生在距今约2.52亿年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这项研究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古生物形态演化的理解,也为科学家评估现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灭绝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4-06-14 09:49
如今,观展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博物馆的内涵和形式也愈发丰富。尤其是随着数字技术在展览服务中的应用更加成熟,“智慧博物馆”建设成为当前我国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展陈过程中,让文物“活”了起来。
2024-06-14 09:45
记者13日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当前夏粮已进入收购旺季,收购工作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副司长唐成介绍,从各地看,新季小麦产量有所增加,质量普遍好于去年。
2024-06-14 09:38
此次手术在罗马和北京两地同时展开,跨越直线距离近8100公里、双向通信距离超过2万公里,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泌尿外科和远程外科的尖端技术。手术中,张旭在罗马操作一台我国自主研发的远程手术机器人。
2024-06-14 09:37
针对近期持续高温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在前期发布预警信息的基础上,于6月11日对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四级应急响应。
2024-06-13 10:12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获悉,近日,该所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创新团队与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合作,首次组装了普通野生稻单倍型无间隙染色体基因组。
2024-06-13 10:11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品种审定公告,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根据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有关规定,严格审核把关,审定通过了135个小麦新品种。
2024-06-13 09:34
6月13日,无人机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友谊分公司第五管理区一水田地块执行巡田作业任务,用于查看水稻苗情(无人机照片)。
2024-06-14 09:49
6月的山东港口青岛港,“氢”风拂面,“绿”意正浓。近年来,山东港口青岛港积极探索氢能在港口的多场景应用,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发展,为全场景氢能港口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2024-06-13 09:1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