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人工智能+”带来新变化
首页> 科技频道> 人工智能 > 正文

“人工智能+”带来新变化

来源:经济日报2024-06-24 09:02

  以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加速演进,相关商业化应用成果也不断涌现,行业应用范围不断拓展,深度赋能实体经济,为行业提质增效与实现减排提供助力。

  自主航运初创公司OrcaAI于6月18日发布研究报告显示,通过在海上航行中部署人工智能(AI),全球商业航运业每年可减少碳排放4700万吨。报告指出,借助AI技术,船员将能够得到实时提醒,因近距离遭遇船只、浮标和海洋哺乳动物等高风险海洋目标而进行机动和航线偏离将随之减少。AI可将开放水域的近距离碰撞降低33%,航线减少偏差可帮助船舶每年减少约7075万公里的航程,平均每艘船可节省约10万美元的燃料成本,助力航运业实现减排目标。

  大模型概念持续火热,各类产品层出不穷。微软在2024年5月发布《工作趋势指数报告(WTI)》显示,全球75%的受访者已将AI融入日常工作,尤其在中国市场,这一比例高达91%。基于巨大的市场需求,微软旗下的办公助手Microsoft Copilot针对日常办公、客户服务、销售、财务与数据分析、安全分析、信息技术(IT)开发等场景,推出了各有专长的解决方案。麦当劳一直在开发和推广AI语音点餐技术,此前与IBM合作测试聊天机器人,提高免下车点餐服务效率,并于去年12月宣布与谷歌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部署生成性AI技术。在中国,大模型初创公司月之暗面推出的智能助手Kimi支持输入20万个汉字,可以辅助专业学术论文的翻译和理解、分析法律问题等;智能搜索App夸克将AI技术与高考信息服务相结合,用AI帮助考生家庭查大学、选志愿,提升报考效率……AIGC技术及大模型应用正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得力的工作和生活助手。

  不过,AIGC重塑就业市场可能引发的失业和不平等问题也同样值得关注。当地时间6月1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名为《拓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收益:财政政策作用》的经济学研究报告,对“AI大量抢走人类饭碗”感到担忧。报告指出,AIGC具有巨大潜力,能够促进生产力增长和推进公共服务的可及性,但AI技术的大范围应用也可能更加频繁地影响高技能劳动者和白领群体,这就要求劳动者提高学习和使用AI应用的能力。相信伴随着技术、监管、劳动者AI技能的不断完善,大模型将真正成为赋能千行百业的新质生产力。(周明阳)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网络法治建设高质量发展 中国网络法治三十年大事记三

  • 世界互联网大会线上有奖答题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Open-ST平台为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精度。
2024-06-27 10:33
25日至26日,以“空间智能 新质引擎”为主题的2024空间智能软件技术大会在北京举行。
2024-06-27 10:31
26日,全球首列用于商业化运营的碳纤维地铁列车“CETROVO 1.0 碳星快轨”,在青岛正式发布。
2024-06-27 10:30
如何统筹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贵安新区数据中心集群积极探索,走出一条绿色节能低碳之路。
2024-06-27 10:29
OpenAI当天发表声明说,原计划6月底向ChatGPT付费用户小范围开放语音助手功能,但现在认定仍需一个月才能“达到发布门槛”。
2024-06-27 10:25
6月2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高光效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揭示了位于水稻籽粒细胞内的河马信号通路联合介体激酶模块调控水稻籽粒大小的新机制。
2024-06-26 10:35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研究团队报告称,韦布望远镜的数据揭示了5个星团,每个大小约1秒差距(约3.26光年)。研究团队总结说,这些发现表明星团形成和反馈可能塑造了再电离时期的星系特性。
2024-06-26 10:34
6月25日,嫦娥六号安全回家。中国电科为嫦娥六号配备了系列测控及卫星通信手段和搜索定向设备等,为“嫦娥”旅途安全和月球样本安全保驾护航。
2024-06-26 10:30
6月24日上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
2024-06-26 10:28
嫦娥六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2024-06-26 10:27
这次大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科技盛会。
2024-06-25 09:45
今年6月25日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院长邓稼先诞辰100周年。
2024-06-25 09:50
北斗导航系统辅助智能农机自动驾驶,网约农机平台对接种植户和农机手需求,节水灌溉应对持续高温干旱天气……
2024-06-25 09:49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
2024-06-25 09:48
与会代表表示,新征程上,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增强做好科技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只争朝夕、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把科技强国战略目标变为现实。
2024-06-25 09:4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