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在地下“撑开一把伞”——我国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综合技术攻关纪实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在地下“撑开一把伞”——我国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综合技术攻关纪实

来源:科技日报2024-08-28 09:47

  ◎科技日报记者 梁 乐 朱 彤

  盛夏的新疆准噶尔盆地,热浪滚滚。在位于其东缘的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吉庆油田作业区(以下简称“吉庆油田”),一枚垂直向下挺进的钻头,在地下约4000米深处紧急“刹车”。

  “就是这里,找到页岩油了!”作业区钻井平台上爆发出一阵欢呼。

  很快,钻头重启,来了个90度旋转,沿着水平方向继续前进。

  “我们不仅实现了在地下几千米深处垂直钻探,还能使钻头在地下拐弯,进行水平钻探,这大大提升了页岩油的勘探率和成功率。”8月5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勘探事业部经理郭旭光自豪地说,经过十多年科研攻关,吉庆油田已初步构建起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综合技术体系。

  寻找甜点区

  页岩油,是指储藏在页岩中的石油资源。这种非常规原油很难开采,有人形象地称其为“从石头缝里挤出的油”。此前,世界上只有美国才有能力开采页岩油气。

  吉庆油田企业高级专家梁成钢介绍,我国页岩油以陆相为主,主要分布在新疆准噶尔盆地,相比北美海相页岩油,其连续分布面积偏小、成熟度偏低、黏土含量偏高,开发难度极大。曾几何时,有的外国专家甚至认为,在准噶尔盆地钻探页岩油井是“天方夜谭”。

  “不信邪”的中国石油人迎难而上。2011年,新疆油田在吉木萨尔凹陷,部署了第一口直井——吉25井,并成功获得页岩油工业油流。经过专家勘探估算,这片区域的页岩油储量逾10亿吨。当时,这一消息震动了整个石油界。

  次年,新疆油田在这片区域又部署了一口水平井——吉172-H井,第一年年产量就突破8000吨。

  “发现高产油井后,我们以为也能像北美一样,在凹陷内打井就能采出页岩油。”梁成钢回忆道,“然而,在部署了一批工业化试验井后,却发现事与愿违。”

  “井一口口打下去,但产油量却差距很大。”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非常规研究所工程师何吉祥说,有的井日产量突破百吨,有的井日产量只有个位数。

  由于未达到稳定高产的标准,后续钻井作业被迫按下“暂停键”。

  何吉祥告诉记者,在国外,把含油性好、开采价值大的页岩油有利部位称为“甜点区”。由于我们没有找准自己的“甜点区”,才使得开采效果远未达到预期。

  从头再来,追根溯源。在一间存放着上万块岩心样品的仓库里,科研团队利用放大镜、显微镜,在样品的纳米、微米级的孔隙和裂缝中,寻找“甜点区”的蛛丝马迹。

  “那两年大家都憋着一口气,在不断的自我怀疑和否定中奋力前行。”何吉祥说。最终,团队刻画出陆相页岩油的地层特征,找到了“甜点区”的分布规律。

  与此同时,该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基于多个参数的定量“甜点”评估技术。这一突破也填补了我国陆相页岩油油藏理论空白。

  提升钻遇率

  陆相页岩油勘探难,难在储油层之深,更难在“甜点区”之薄。

  在吉庆油田作业区,储油地层平均深度达3800米。深藏其中的“甜点区”如同波浪般起伏分布,平均厚度仅有1.5米。这无疑给勘探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勘探钻头刚打到‘甜点区’内部,不出几十米又钻了出去,就像开车行驶在没有路灯的乡间小道,一不小心就会开出路面。”吉庆油田地质研究中心二级工程师岳红星介绍,业内将钻头找到油层的概率称为钻遇率。四年之前,国内这个指标一直停留在50%以内,这意味着岩层中布设的管道有一半采不出油来。

  2020年,吉庆油田获批建设首个国家级页岩油示范区。要实现商业化规模开采,提升钻遇率至关重要。

  吉庆油田页岩类型为混积岩,组分含量十分复杂,很难找到规律性,因此需要更加精细的岩相分析。“国际上有一种方法,在钻头上携带设备实时分析岩相,但成本太高。”岳红星说,为解决这一难题,大家每天都会进行“头脑风暴”,有时甚至讨论到凌晨。

  有人提出,用碳酸盐含量来判定储油层位置。这在业内并无先例,好在这种方法成本很低,他们决定尝试一把。

  科研人员对采集于“甜点区”内外的岩屑进行了大量的分析比对。结果发现:碳酸盐矿物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并与页岩含油量呈现负相关。

  “我们在钻井现场加了一道岩相分析,随时对采集上来的岩屑进行矿物分析。如果碳酸盐含量过高,我们就调整钻头角度,直到碳酸盐含量回到正常水平。”梁成钢告诉记者,这种方法将钻遇率提升至80%以上。

  基于全新的岩相矿物含量分方法,以及不断改进的其他导向手段,吉庆油田形成一套页岩油勘探开发的“黄金靶体”理论和技术体系。“‘黄金靶体’就是让钻头始终平稳穿行于‘甜点区’,将钻遇率提升至90%以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梁成钢说。

  取代磕头机

  对于常规油田来说,只需一口直井打下去,原油就可以借助地层压力自动流出地表。而页岩油的开采则需要直井和水平井精妙配合,犹如在地层中“撑开一把伞”,通过压裂的方法,为隐藏在岩石细密孔隙里的原油,构建四通八达的“路网”。

  2013年,吉庆油田引入了国外压裂技术,但该技术很快就“水土不服”。

  “地下4000米左右的地层,处于高温高压的极限状态。这导致钻头和供电管路损耗率极高,严重拖慢施工进度。”梁成钢说,加之压裂材料价格昂贵,使得开采成本直线上升。

  面对施工难题,吉庆油田开始探索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该技术的独特之处在于“高密度切割+高强度改造+低成本材料”。

  “采用该技术后,吉庆油田不到50天,就完成了58号平台8口井的压裂作业。而在此前,压一口井就需要50至60天。”梁成钢介绍。

  记者在58号平台看到,“藏”在集装箱式小房间里的无杆泵,取代了传统的“磕头机”,将数千米之下的页岩油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地面。

  “依托物联网技术,无杆泵采油平台的温度、压力、计量等参数,会自动传输到中控室,实现了无人巡检。”吉庆油田工艺研究中心助理工程师曹鹏禹对记者说。

  此前,由于地下环境恶劣,每隔70多天,传统无杆泵就要进行一次检修,更换一次核心部件。“经过不断的技术改造,目前无杆泵整体检修周期可延长到400多天。”曹鹏禹说,“无杆泵身材小巧,还可减少80%的地面管网。”

  今年,吉庆油田将完成100口页岩油钻井,新建产能60万吨以上。这意味着,平均三天多,就能钻出一口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新疆油田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吴宝成表示:“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推进页岩油气开发迈向主流化、常规化,为增强国家能源安全和自给能力作出新的贡献!”

[ 责编:李欣哲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神舟二十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

  • 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航天诱变紫云英新品种,固氮效能更高了,综合生态效应也非常大
2025-04-24 09:34
这项研究不依赖直接改变作物的遗传背景,而是通过调控根际的微生物组来优化作物在田间的生长表现。
2025-04-24 09:26
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生命科学实验
2025-04-24 09:24
涅槃重生的AI开口说话了——一面是口若悬河,一鸣惊人;另一面却是信口雌黄,“鬼话”连篇。
2025-04-24 09:22
春日的北京,一场充满未来感的马拉松赛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展开角逐,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 在制造业,目前人形机器人承担的是繁重、泛化性强、高度重复的工作,例如搬运颜色、重量、尺寸各不相同的箱子,分拣不同形状的零配件。
2025-04-24 09:19
数字技术带给阅读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
2025-04-23 10:34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25-04-23 10:31
身高172厘米,通体银色,一台台人形机器人在产线上分拣物料、搬运料箱、安装零件……科幻电影里的场景照进现实。
2025-04-23 10:26
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中国的航天事业必将开拓更高境界,中国的科技创新将书写崭新篇章。
2025-04-23 09:24
天地图是自然资源部门向社会提供各类在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的政府网站。
2025-04-23 09:22
4月2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5-04-23 09:21
让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与其说是人机竞技,不如说是机器的自我迭代。
2025-04-23 09: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