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2024WAFI|2024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首场平行会议在中国农业大学举行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2024WAFI|2024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首场平行会议在中国农业大学举行

来源:光明网2024-10-10 15:20

  光明网讯 10月9日,以“科技创新赋能低碳转型”为主题的2024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首场平行会议召开。

  大会咨询委员会联席主席、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在致辞中表示,在实现农食系统成功转型以及更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科技创新发挥着核心作用。科技创新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低碳农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中国与世界各国一样,农业发展正经历着深刻变革。如今,精准农业、智能农业管理系统带来农业发展新机遇,农业机器人、智能系统辅助资源管理等前景广阔。此次大会涵盖了农业发展各项关键领域,聚焦全球农业系统共同关注的议题,来自全球的专家学者分享真知灼见,期待广大农业从业者提供宝贵的交流与合作机遇,为共同应对农业系统转型、携手应对挑战与机遇注入强劲动力。

2024WAFI|2024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首场平行会议在中国农业大学举行

2024WAFI|2024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首场平行会议在中国农业大学举行

  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执行总裁Ismahane Elouafi表示,农食系统转型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对于全球低碳发展非常重要。希望能够通过科技创新带来更多颠覆性技术,不断增强农食系统的发展韧性,改善生态健康,真正推动乡村振兴。

2024WAFI|2024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首场平行会议在中国农业大学举行

  波恩大学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学与技术变革特聘教授Joachim von Braun、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农业系统/气候变化高级科学家Tek Bahadur Sapkota、长三角零碳智慧乡村联盟常务副理事长王振、亚洲开发银行行业发展局农业粮食自然和农村发展分局局长张庆丰、中国农业大学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教授张玉梅分别围绕“非洲低碳农业:小农参与的机遇与挑战”“CGIAR气候适应性和低碳排放食物系统研究和创新”“零碳乡村评价体系构建——以长三角为例”“国际金融机构在支持亚太地区农业食品系统中的作用”“中国农业食物系统低碳转型的多目标权衡分析”进行主旨演讲。

2024WAFI|2024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首场平行会议在中国农业大学举行

2024WAFI|2024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首场平行会议在中国农业大学举行

2024WAFI|2024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首场平行会议在中国农业大学举行

  会上,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Claudia Hunecke现场发布食物系统经济委员会全球政策报告,并举行“科技创新赋能农食系统和乡村低碳转型”“农食系统低碳和乡村低碳转型创新实践”两场高峰对话。

2024WAFI|2024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首场平行会议在中国农业大学举行

  中国农业大学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院长、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董事樊胜根在总结发言中表示,随着全球变暖的加速,农食系统转型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解决气候危机必须要推动农食系统低碳转型,其中小农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同时更离不开全食品链、投融资、政策、改革等全方位的参与支持。农食系统转型是可行的、紧迫的,更是充满机遇的,期待全球农业领域人才共同贡献智慧与力量,为实现可持续农食系统和农村发展提供思路和解决方案。(记者 武玥彤)

[ 责编:谢芸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出席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

  • 西康高铁全线20座隧道全部贯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团队发展了“漂浮策略”和“维度定制”相结合的新策略,如同给二氧化钛穿上了“水上行走鞋”,赋予了材料可漂浮于中性水溶液表面的特性,为塑料转化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2025-05-14 09:44
通过将筛选出的诗词逐一标注,提取时间、地点、诗人身份、情境语义等信息,研究团队逐步建立起一个横跨1400年的“长江江豚诗词数据库”,并确定724首提及长江江豚的作品。
2025-05-14 09:43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未来全球雪旱发生频率将成倍增加,其中暖雪旱将成为主导类型。
2025-05-14 09:41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和西南大学的科学家找到了柑橘黄龙病的抗性基因,“柑橘癌症”有了破解方法。
2025-05-14 09:39
除了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其拍摄的着陆区高清图像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着陆点的地质细节和土壤来源。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嫦娥六号降落相机序列图像、全景相机近景立体图像等数据,构建了一套高精度的着陆区地形数据集。
2025-05-14 09:36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5月8日,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2025-05-12 10:02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