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音视频产业年度创新成果发布 海信三款产品入选“创新指南”
首页> 科技频道> 家电 > 正文

音视频产业年度创新成果发布 海信三款产品入选“创新指南”

来源:光明网2024-12-12 17:23

  12月11日,由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主办的2024年中国音视频大会(AVF)在北京举行。会上,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对2024年度优秀创新产品和技术进行表彰,海信激光电视星光S1 MAX、ULED AI画质电视U8N、大白闺蜜机27X7N三款产品,以其完美的沉浸观影、AI交互和移动追剧体验,成功入选“2024年度产品技术创新指南”,海信也成为本次大会入选产品最多的品牌。

音视频产业年度创新成果发布 海信三款产品入选“创新指南”

  激光电视成为品质家庭大屏电视首选

  当前,以大屏化为方向的结构升级成为彩电市场主要拉动力,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国内百吋及以上大屏电视销售量同比增长284%,其中,海信系电视在100+尺寸段销量占比高达41.24%,遥遥领先行业。海信激光电视凭借健康护眼、大屏沉浸、家居融合性高、低碳环保等方面的优势,成为家庭中大屏电视的换代首选。

音视频产业年度创新成果发布 海信三款产品入选“创新指南”

  此次获奖的海信激光电视星光S1 MAX搭载了120吋巨幕,其可折叠设计解决了大屏入户难题,Mini包装箱轻松携带,挂装简便,零贴墙设计体现出完美家居融合性。星光S1 MAX采用DLP®数字放映技术,与全球90%电影院技术同源,展现电影工业级高色域和色准,再加上110W大功率哈曼卡顿音响系统、巴赫号角天空音与Dolby Atmos、DTS HD联合调校,为用户带来专业级影院体验。

  海信激光电视星光S1 MAX采用反射成像原理,入眼光线柔和,屏幕不通电,0辐射,视觉舒适度优于纸质阅读20%以上,实现高质量健康观影,满足用户对健康生活的追求。

  海信ULED超画质电视 带来大屏完美体验

  海信ULED AI画质电视U8N作为大屏AI电视的最佳代表作,在芯片、控光、屏幕和AI交互等方面均取得突破。它搭载了首家国产独立自研高端画质芯片——信芯®AI画质芯片 Pro,通过AI智能分析画面,优化背光和影像算法,让每一个场景都能呈现绝佳画质。同时U8N自带3168分区, 5000nits峰值亮度,信芯®Mini LED控光芯片做到1:1逐点控光,黄金重叠光学设计,画面亮暗均匀,色彩细腻。

音视频产业年度创新成果发布 海信三款产品入选“创新指南”

  在屏幕方面,U8N采用了专属定制的黑曜屏,4K 165Hz原生高刷屏可兼容至330Hz,游戏体验丝滑流畅,2.3%超低反射率配合广视角自适应,观看角度无限制,色彩和对比度始终如一。

  在智能交互方面,海信电视U8N基于海信星海大模型,开发了行业首个大屏 AI 智能体群,将一问一答的指令式控制升级为自然连续、所见即所得的陪伴式交流,无论是娱乐、健身、美食还是教育,都能很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让电视越来越像家人,成为用户生活中的陪伴者。

  颜值与实力并存,海信闺蜜机成为追剧新宠

  针对便捷性、画质、续航、护眼等用户核心痛点深度研发的海信大白闺蜜机27X7N,内置10000mAh超大容量电池,搭配超节能算法,续航飙升30%,无需插座,自由移动。轻量化机身配静音万向轮,单手可拖行,追剧无界限。

音视频产业年度创新成果发布 海信三款产品入选“创新指南”

  同时海信大白闺蜜机支持60°俯仰角与20cm屏幕高度调节,站坐卧躺皆享舒适视角,堪称“躺平神器”,它采用万元级电视同源画质技术,智能识别画面,动态优化亮度、对比度等,画质体验跃升新层次。

  此外,海信大白闺蜜机搭载了超八核算力芯片,安卓13深度优化JUOS智慧系统,8+256GB大存储,APP、影视剧秒下秒存,流畅不卡顿。大白闺蜜机还获得了莱茵低蓝光、无频闪双认证,黑暗环境不刺眼,开灯观看不反光。

  作为今年以来音视频行业技术创新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2024年中国音视频大会(AVF)可以说是对未来发展趋势的一次深刻洞察。海信激光电视、ULED AI画质电视U8N以及大白闺蜜机作为音视频领域多个细分显示赛道的佼佼者,不仅在技术上实现引领,也为用户的多场景需求提供了更多选择。(永文)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天津百年大集热闹迎新春

  • 芳容初露 雪雕高手“冰城”秀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过去一年,怀柔科学城进入“运行为主”新阶段。2025年,怀柔科学城将持续做好“科学、科学家、科学城”三篇文章,加速形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效应,“十三五”时期布局的29个设施平台将全部试运行。
2025-01-08 09:43
屈膝、下蹲、从托盘上稳稳夹起6公斤的物料箱平举至胸前,倒退、转身、小步走向左后侧的无人物流车拖车旁,精准对位,低头、屈膝、弯腰,将物料箱放在拖车上,然后转身回到托盘前,继续搬运……
2025-01-08 09:36
基础设施是城市的骨骼,是城市安全与发展的“生命线”。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08 09:35
天寒地冻的小寒时节,攀西大裂谷却是另一番景象。四川省攀枝花市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阳光灿烂,中午的气温超过20摄氏度。
2025-01-08 09:31
1月7日,记者在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上获悉,2024年我国知识产权量质齐升。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475.6万件,成为世界上首个突破400万件的国家。
2025-01-08 09:30
褚智勤团队联合香港大学教授林原、北京大学教授王琦、南方科技大学助理教授李携曦,开创了一种金刚石剥离技术,可获得超薄且超柔韧的金刚石膜——它就像一张纸一样可以卷起来。
2025-01-07 09:56
科技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唯有高效、顺畅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才能让知识资本真正成为发展的不竭动力。
2025-01-07 09:51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6日发布消息,该校研究人员领衔编撰的《2024年全球水监测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气温再创纪录,全球水循环出现变化,导致更多极端天气、严重洪水与干旱。
2025-01-07 09:50
安徽工业大学教授曾杰、教授刘明凯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李洪良合作,验证了一种通过界面锚定策略精准调控单原子之间距离的通用方法。
2025-01-07 09:47
全球质量最高的现代栽培种甘蔗高度复杂基因组被绘制,为今后甘蔗功能基因的挖掘提供了重要基础性支撑。
2025-01-07 09:46
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所掀起的澎湃汹涌浪潮,在深刻改变人的存在和生活方式,给人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打破了传统人机关系的界限,给人类的存在和交往带来了新的伦理挑战和道德困境。
2025-01-06 02:50
在大浪淘沙的过程中,怎样让领先的科技成果及早被市场了解?怎样让实验室成果实现大规模量产?怎样让成熟的成果匹配到合适的企业?连接科研与市场两端的技术经理人被列入“十四五”紧缺人才开发目录,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尤其令人关注。
2025-01-06 02:15
受日冕物质抛射活动影响,2025年新年第一天,即北京时间1月1日11时开始,到1月2日2时,地球出现明显地磁活动,其中1月1日23时至2日2时发生了全球地磁指数(Kp指数)为8的特大地磁暴。
2025-01-06 09:49
中国水稻研究所稻米质量安全评估创新团队通过系统分析我国十几年来稻米食味数据后发现,育种遗传改良、田间管理优化等措施不断改善提升我国稻米食味品质。
2025-01-06 09:48
聚变工程堆中心螺管系统的建成,不仅能为未来聚变堆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同时也为低温、材料、凝聚态物理、超导应用等其他领域提供一流的大型测试平台。
2025-01-06 09:47
经过168小时满功率连续运行考核,全球最大华龙一号核电基地、由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投资控股的漳州核电1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025-01-03 09:31
社交网络的去中心化推动着信息平权,使人人都有麦克风。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发布虚假错误的信息。科普信息的发布与传播不能被流量为王和眼球效应所裹挟,而应坚持科学性、合法性。
2025-01-03 09:27
记者2日从中铁(上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上投”)了解到,全球首台高压射流—机械联合破岩盾构机“山大号”于近日在济南轨道交通6号线东仓站始发。
2025-01-03 09:22
当下,人工智能的火热让人们对其有了深刻的体会。尽管许多人并不完全了解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但一提起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汽车、智能交互机器人、机器狗、无人机等已广为人知的应用便浮现在人们脑海中。
2025-01-03 09:19
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2025-01-03 09: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