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聚焦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4科学家创新大会在雄安举办
首页> 科技频道> 学会动态 > 正文

聚焦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4科学家创新大会在雄安举办

来源:中国经济网2024-12-17 15:46

  12月13-15日,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北京校企合作促进会联合主办,河北雄安新区中科智库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承办的2024科学家创新大会在雄安新区举办。本次大会以“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主题,邀请到了李德仁、倪光南、郭华东、匡廷云、侯立安、沈昌祥、王建宇、庞国芳、陈清泉、杨善林、李松军、李伟、夏庆华、黄勇、张全国、凌建军、刘德权、朱远志、李雨航、吴东方、陈哲等21位国内外院士和百余位专家嘉宾出席,与会嘉宾共同探讨科技创新前沿话题,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雄安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门扬在致辞中表示,希望可以进一步汇聚国内外顶尖科学家和创新人才、企业,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为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主席倪光南在致辞中强调,科技创新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新质生产力对于应对全球挑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意义,而科技创新则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他鼓励与会者积极交流合作,共同为科技创新与进步贡献力量。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理事长杨庆新在致辞中指出,学会将发挥组织和人才智力优势,联合兄弟学会,助力雄安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李德仁、郭华东、王建宇、陈清泉、侯立安院士以及十三届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友谊促进会理事长陈智敏分别作了主旨报告,分享了各自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与深刻见解。联合国科学和技术促进发展委员会主席顾问、世界数字科学院执行理事长李雨航通过视频演讲从全球视角阐述了科技创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与推动作用。同时,大会上还发布了《中国民营科技发展白皮书》,《中国教育发展研究白皮书》,为民营科技企业、教育发展研究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与指引。

  据悉,大会围绕智能网联汽车、主动配电网及绿色电气装备、现代电工技术发展与应用、节能与生态环境发展、人工智能、农业科技创新、生物科技与大健康、新材料新能源青年科学家、西部科技生态发展等领域举办了九大平行论坛,为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协(学会)等科技创新领域的 800余名参会者提供了深入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与技术突破,探讨行业发展趋势与挑战应对策略,部分与会专家还围绕平行论坛领域主题的技术热点、重点领域作了报告。(中国经济网记者佟明彪)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

  • 三支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成员信息文件公开展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研究显示,鸟类、哺乳类甚至龟类的大脑在过去3.2亿年里,经历了一场精彩的大脑神经元演化历程,走出了截然不同但又殊途同归的智慧发展之路。
2025-05-15 10: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联手中外学者创新研发出储能密度较高的新型纳米复合薄膜储能器件,其储能密度可达215.8焦/立方厘米,刷新介电储能密度国际最高纪录。
2025-05-15 10:03
宇宙的命运与其天体命运息息相关,而其中恒星的最终“寿命”一直是人类探索的重要命题。
2025-05-15 10:02
周天军表示,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全球变暖下区域季风的演变规律,更凸显了古气候研究在气候变化预测中的独特价值。通过开展古今对比研究,丰富的古记录数据所揭示的历史变化事实,将会成为我们有效应对未来的重要参照物。
2025-05-15 10:01
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我国农作物长期战略保存种质资源已超过58万份,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作物遗传基因密码,犹如“天书”亟待破解。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发起、腾讯参与支持的作物种质资源“天书计划”正式启动。
2025-05-15 04:1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为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5-05-14 17:50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团队发展了“漂浮策略”和“维度定制”相结合的新策略,如同给二氧化钛穿上了“水上行走鞋”,赋予了材料可漂浮于中性水溶液表面的特性,为塑料转化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2025-05-14 09:44
通过将筛选出的诗词逐一标注,提取时间、地点、诗人身份、情境语义等信息,研究团队逐步建立起一个横跨1400年的“长江江豚诗词数据库”,并确定724首提及长江江豚的作品。
2025-05-14 09:43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未来全球雪旱发生频率将成倍增加,其中暖雪旱将成为主导类型。
2025-05-14 09:41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和西南大学的科学家找到了柑橘黄龙病的抗性基因,“柑橘癌症”有了破解方法。
2025-05-14 09:39
除了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其拍摄的着陆区高清图像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着陆点的地质细节和土壤来源。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嫦娥六号降落相机序列图像、全景相机近景立体图像等数据,构建了一套高精度的着陆区地形数据集。
2025-05-14 09:36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