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杨元庆《中国网信》刊文:倡导发展“人本智能”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杨元庆《中国网信》刊文:倡导发展“人本智能”

来源:光明网2025-01-23 09:41

  在近日出版的《中国网信》杂志2025年第1期中,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发表署名文章《发展“人本智能”,让人工智能为爱而生》。在文中,他首次系统和完整地阐述了联想践行并倡导的“人本智能”科技发展观。

  杨元庆在文中表示,人们在享受人工智能带来的效率红利、工作和生活越来越依赖于人工智能的同时,各种各样的“AI焦虑”随之而来。如何趋利避害,在推动人工智能提升生产力的同时,有效控制风险,实现人工智能的安全、普惠、公正和包容,打造人人可用、人人受益的“人本智能”,这是科技企业应该努力的方向,也是联想一直在努力追求的目标。

  为此,他提出了“人本智能”科技发展观。所谓“人本智能”,是指在人工智能技术、产品和服务的研发应用过程中,以满足人类需求和谋求人类福祉为首要目标,恪守人本底线、提倡人本设计、坚持人本理念,以人为本去审视人工智能的影响,确保人工智能的发展能够真正惠及每家企业、每个人。

  “人本智能”的实现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全社会、全行业的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在加速演变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系统中,联想处于直面智能终端用户、提供关键算力基础设施和智能化解决方案的门户位置,凭借多年研发创新和数智化实践经验的积累,具备链接起上下游伙伴、建设并打通人工智能普及普惠的“最后一公里”的能力。因此,联想希望不仅身体力行,而且能够带动更多企业践行“人本智能”。

  “联想始终相信,只有给人以希望的科技,才是有希望的科技。发展‘人本智能’,实现人工智能普惠,让人工智能为人服务,为爱而生,这是科技创新的原点,也是我们科技企业孜孜不倦推动创新的动力和意义。”杨元庆表示。(鸣耒)

  附全文:

杨元庆《中国网信》刊文:倡导发展“人本智能”

  发展“人本智能”,让人工智能为爱而生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 杨元庆

  2022年以来,以ChatGPT诞生为标志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和发展,大大加速了各行各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进程。在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全球发展环境下,人工智能成为驱动未来增长最确定、最核心的力量之一。科技行业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各类公共大模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端侧智能蓬勃生长,算力基础设施飞速发展,智能化行业应用百花齐放,人类社会已经走进人工智能驱动的新阶段。

  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史,科技创新始终是推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变革、影响社会文明形态的底层动力。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新一轮产业浪潮,作为身处洪流之中的科技企业,联想为能够见证伟大技术的诞生而庆幸,也为能够参与其中而心潮澎湃,更重要的是,当拿起勾勒人工智能时代人类文明的画笔时,首先需要思考和回答这样的问题:什么样的人工智能才是人类最需要的?科技企业应当肩负起怎样的时代责任?

  打造人人可用、人人受益的“人本智能”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人们在享受技术创新带来的效率红利的同时,对人工智能可能给人类社会带来风险和挑战的担忧也日渐强烈,各种各样的“AI焦虑”随之而来。

  例如,人工智能是否能取代人类的工作?人工智能应用的快速扩张,是否会造成更多个人和企业的隐私泄露和数据安全隐患?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是否会导致更多人工智能造假、侵权、诈骗等违法行为发生?人工智能辅助驾驶、辅助诊疗等情形下如果出现安全事故,如何归责和担责?人工智能在不同社会群体、不同地域的普及不均,是否会加剧社会和经济发展不均衡,造成更大的“智能鸿沟”?

  作为一家刚刚过完40岁生日的全球化科技企业,穿越过多轮技术和产业发展周期,我们真切感受到,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一定是利大于弊。因此,联想是坚定的技术乐观主义者。

  我们认为,所谓“AI ”,其实是Augmented Intelligence增强智能,而不是要取代人类的智能。事实上,它已经在真实地改善个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而人工智能的进一步普及普惠将为各行各业注入巨大的新发展动能,为人类社会进步带来强大的助推力。技术在进化过程中难免存在不足和缺陷,既不能忽视问题和风险,更不能因噎废食。

  今天,人工智能虽空前贴近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但远未达到真正的普及普惠。大模型高昂的训练和使用成本、场景化应用的开发不足、用户对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的顾虑、相关治理体系尚不完善等,都成为阻碍人工智能释放更大效率红利的因素。如何趋利避害,在推动人工智能提升生产力的同时,有效控制风险,实现人工智能的安全、普惠、公正和包容,打造人人可用、人人受益的“人本智能”,这是科技企业应该努力的方向,也是联想一直在努力追求的目标。

  所谓“人本智能”,是指在人工智能技术、产品和服务的研发应用过程中,以满足人类需求和谋求人类福祉为首要目标,恪守人本底线、提倡人本设计、坚持人本理念,以人为本去审视人工智能的影响,确保人工智能的发展能够真正惠及每家企业、每个人。

  恪守人本底线,意味着在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过程中,必须遵循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律标准,保护人的安全和利益不受侵害。

  提倡人本设计,意味着技术和产品开发应当围绕人的需求、偏好和体验展开,使其更适应和满足人的需要,而非相反。

  坚持人本理念,意味着在技术发展的每个阶段,都要秉持人文关怀,以人为本、智能向善,让人工智能不仅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更要成为保护和支持社会弱势群体、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后盾。

  让人工智能为人服务、为爱而生

  “人本智能”的实现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全社会、全行业的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在加速演变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系统中,联想处于直面智能终端用户、提供关键算力基础设施和智能化解决方案的门户位置,凭借多年研发创新和数智化实践经验的积累,具备链接起上下游伙伴、建设并打通人工智能普及普惠的“最后一公里”的能力。因此,我们希望不仅身体力行,而且能够带动更多企业践行“人本智能”。

  打造混合式人工智能,服务人的需求、保护人的安全,让人工智能普及普惠。公共智能固然便利,但是公共智能和私域智能共存互补的混合式人工智能才是人工智能实现落地的必然路径。混合式人工智能不仅能更好地服务和满足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需求,最重要的是能有效保护用户的数据安全和隐私,让大家能放心使用并从中受益。

  让人工智能释放人的潜能,创造效率红利,让每个人、每家企业实现更大价值,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由联想开发的AI PC人工智能电脑,已经成为赋能创作者经济的生产力工具。由AI PC支持创作的纪录片《西野》在2024年第二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首映发布。我们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向实,赋能实体经济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目前,已经为近千家大型行业企业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帮助他们实现提质增效,创新发展。

  推动人工智能帮助解决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作为一家高性能计算厂商,联想的高性能计算集群正在全球各地为解决气候变化、能源短缺、环境污染、重大疾病等人类重大挑战问题提供强大的智能算力支持,助力尖端科研攻关。我们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支持江豚、雪豹、兔狲等珍稀动物保护工作中,促进地球生态可持续发展。我们还以空间计算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为世界现存最古老、最高的纯木结构建筑—山西应县木塔构建数字世界中的“木塔孪生体”,为中国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新的可能性。

  让人工智能帮助弱势群体,实现智能向善。在巴西,我们研发的人工智能手语翻译软件,帮助超过230万的失聪和听障人士实现跟普通人实时聊天。我们跟慈善机构斯科特-摩根基金会(The Scott-Morgan Foundation,SMF)携手,推出帮助“渐冻症”患者跟外界沟通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我们还在江西省修水县建成全国第一所乡村小学AI科技馆“未来科技馆”,帮助乡村的孩子们接触和了解人工智能。

  2024年11月,我们同ESG30(中国ESG30人论坛)、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联合国工发组织投资和技术促进办公室等组织联合发起国内首份《人本智能发展与治理倡议》,与众多科技企业和机构共同承诺践行和推广“人本智能”发展观。我们也希望能跟更多的科技行业伙伴携手合作,共同实现“人本智能”。

  联想始终相信,只有给人以希望的科技,才是有希望的科技。发展“人本智能”,实现人工智能普惠,让人工智能为人服务,为爱而生,这是科技创新的原点,也是我们科技企业孜孜不倦推动创新的动力和意义。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网络中国节】春节微短剧《除夕闯进我家门》预告片来啦~

  • 网络中国节短视频征集活动启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冰岛基因解码公司科学家完成了一项重要研究。他们绘制了一份人类基因组完整改组图谱,即详尽的人类DNA在生殖过程中混合方式的地图。
2025-01-23 10:19
考古人员在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城头山镇的李家岗遗址,发现彭头山文化时期“古稻田”遗迹,这将长江中游早期稻田的出现时间提早到距今8000多年。
2025-01-23 10:14
日前国际学术期刊《大气科学进展》上发布2024年全球海温变化研究报告:2024年全球海表平均温度、海洋上层2000米热含量再一次达到了人类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2025-01-23 10:09
日前,新疆农业大学科研人员李德强所在的研发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可注射水凝胶,并将其用于抗癌药物的负载,可显著降低药物副作用。
2025-01-23 10:10
呼吁更多的人转变观念,认识到从“能用”到“多用”再到“好用”的国内装备自主可控,对于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意义重大。
2025-01-23 09:59
记者21日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获悉,2024年我国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7919万吨,比上年增长4.3%。其中,精炼铜、电解铝产量分别达1364万吨、4400万吨,同比增长4.1%、4.6%。
2025-01-22 03:00
《自然·医学》杂志21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称,一种手术植入的脑机接口系统能通过精准侦测和解码瘫痪患者的神经元活动,转为“手指动作”,使其可在电子游戏中自如驾驶虚拟四轴飞行器。
2025-01-22 10:02
近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李健带领团队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工作压力正在成为许多“打工人”的睡眠质量“隐形杀手”。
2025-01-22 10:01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林容周团队与合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软电子制造方法——粒子吞噬打印。
2025-01-22 09:58
复杂的人体系统内,细胞活动时时刻刻都在进行:运输氧气、吞噬细菌、传递神经信号……要想保证这些细胞各司其职、井然有序,离不开一位特殊的“指挥官”——非编码小RNA(核糖核酸)。
2025-01-22 09:58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加快养老科技和信息化发展应用”“重点推动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等技术产品研发应用”。
2025-01-21 15:35
经过数月的延迟,寒冷的拉尼娜气候模式终于出现在热带太平洋东部。虽然它降低了全球平均气温,但也增加了部分地区出现干旱和强降雨的风险。
2025-01-21 15:32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江左其杲及其所在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欣海及国外合作者,从欧亚大陆其他地区的大量豹属化石记录中识别出了稀有的雪豹化石记录,从而揭示了雪豹特殊的演化之路。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科学进展》。
2025-01-21 15:31
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天文学家团队使用大型双筒望远镜干涉仪,在红外波段捕捉到了迄今为止最清晰的活动星系核(AGN)图像,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学》杂志上。
2025-01-21 15:29
20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位于合肥“科学岛”上的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装置取得重大成果,成功实现了上亿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再次创造了托卡马克装置高约束模运行新的世界纪录。
2025-01-21 15:25
“雪蘑菇”是在地表突出物体上,拥有较强黏性和附着力的雪花层层累积而形成的,主要出现在水汽充足、降雪量较多的地区。
2025-01-20 10:07
美国互联网科技公司Meta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机器学习系统,几乎可以立即将101种语言的语音翻译成36种目标语言中的任意一种。
2025-01-20 10:02
1月16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公布了一颗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新彗星,并将其命名为C/2025 A3。
2025-01-20 10:01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朱立国团队近日在椎间盘退变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25-01-20 09:59
今年上半年,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将举办,人形机器人将与运动员共跑“半马”,挑战人类速度。
2025-01-20 09:5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