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万种鸟基因组计划续写“企鹅的故事” DNA“时光机”回溯南极生态之变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万种鸟基因组计划续写“企鹅的故事” DNA“时光机”回溯南极生态之变

来源:文汇报2025-03-06 13:34

  本报讯(记者许琦敏)人类文明在最近6000年里蓬勃兴起,作为“地球冰箱”的南极洲,其生态系统也在其间悄然演变。昨天,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生命演化研究中心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等国内外科研机构共同组成的“万种鸟基因组计划”研究团队在《自然—通讯》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对沉积古DNA的研究,他们从南极企鹅生态网的空间分布变化中窥见了6000年来的南极生态之变。

  南极大陆位于地球的最南端,约在3400万年前逐渐形成冰盖,成为地球的巨型“冰箱”。有研究表明,DNA在如此寒冷环境中的降解速度较慢,因此古DNA就成了回溯南极生物多样性变化的“时光机”。

  研究团队在南极洲罗斯海沿岸收集了来自不同采样点的156份地层沉积物样本,在对样本进行古DNA提取和分析后,最终确认超过500万条的序列来自真核生物,其中约76%来自企鹅等后生动物。事实上,随着南极生态系统的演变,阿德利企鹅以其独特的生存方式成为南极的象征之一。

  当然,阿德利企鹅并非南极的独居“居民”,它们与许多其他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网络:一方面,企鹅是小型海洋动物的捕食者,如企鹅捕食磷虾、南极银鱼、南极鳕鱼等;另一方面企鹅也被其他动物捕食或干扰,比如贼鸥常在企鹅群落附近筑巢,是企鹅“宝宝”的天敌。

  研究发现,不同时间、地点,企鹅食物类群占比各异。例如,在罗斯海南部地区,企鹅们会吃更多的鱼,北部地区的企鹅更偏爱磷虾,而在现存企鹅栖息地附近,磷虾占比较多。作为海洋食物链的基础,浮游生物的变化也记录着南极过往的生态演替。比如,纤毛虫在罗斯海中部和南部的企鹅活跃地区更常见,其他区域则较少见。

  有意思的是,南象海豹与企鹅曾出现过演替。在距今约1400年的晚全新世,温暖的气候使海豹得以生活在更南边的哈利特角地区。随着气候变冷和海冰增加,海豹逐渐退出了该地区,这里也逐渐被更耐寒的阿德利企鹅占据。这表明气候变化引起了物种栖息地的收缩和扩张,也提示了南极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

  据介绍,研究团队并非第一次将目光聚焦于南极。两年前,该团队以古今结合的方式整合了化石、古气候、基因组信息,揭示了企鹅6000万年来在大时间尺度上的物种演化历程和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这一次,他们尝试在更小时间尺度上探索新问题,展示了利用DNA“时光机”来研究南极生物多样性时空动态的巨大潜力。如今,南极企鹅的故事还在继续,它们的遗传密码记录着过去,也指引着未来。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甘肃漳县:震后群众安置及排险工作有序进行

  • 银铜器加工“老手艺”成为乡村振兴“金钥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我们要做轻量化,就是要做轻量化生态,要建设轻量化生态系统。”在2025(第十八届)汽车轻量化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北汽福田欧曼事业部研发中心底盘系统高级主任工程师兼公司轻量化负责人李军代表公司获得“汽车轻量化创新成果大赛卓越成果奖”,展现了中国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的最新突破。
2025-09-29 07:19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9月27日03时28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08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4:15
为改善数字消费“硬设施”和“软环境”,近日,商务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研究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共创数字时代美好生活的指导意见》。
2025-09-28 04:15
各地情况不同,建设“无废城市”也需因地制宜,但认准了,就要坚定不移干下去,直到干出成效、达到既定目标。
2025-09-26 09:39
黄芪五仁月饼、茯苓陈皮豆沙月饼、“五行月饼”……中秋将至,主打“药食同源”的药膳月饼受到许多人青睐,成为节日消费新亮点。药膳月饼选用的食材,如茯苓健脾宁心、莲子益肾固涩、薏仁利水渗湿,都是常见食疗材料,适量食用有一定调理效果。
2025-09-26 09:38
国家疾控局近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该局新闻发言人、综合司一级巡视员熊煌介绍,目前,病媒生物传染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风险处于较高水平,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等肠道传染病聚集性疫情风险增加,流感等其他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处于低水平。
2025-09-26 09:37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品管理和展览部副主任黄海荣介绍,广西素有“铜鼓之乡”的美誉,2006年,壮族铜鼓习俗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全国科普月期间,重庆邮电大学空间通信研究院科普基地展台前,一场趣味十足的“芯片探秘”正在上演。
2025-09-26 09:35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23日在湖南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2025-09-26 04:30
“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科技在全产业链取得新成效,能源科技创新取得更大突破。数智技术不断助力能源创新升级,绿色低碳能源技术开发能力不断增强。
2025-09-26 04:3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已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当前国际竞争的新焦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工作部署,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9-26 04:30
眼下正值全国科普月,25日,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走进成都炭材公司,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功率脉冲技术及应用专家邱爱慈作题为《马兰精神与强脉冲辐射环境模拟技术》的主题报告。
2025-09-26 04: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