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海若・上善水利大模型与DeepSeek融合创新之路
首页> 科技频道> 人工智能 > 正文

海若・上善水利大模型与DeepSeek融合创新之路

来源:光明网2025-03-27 09:59

  在大力推进数字孪生水利建设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加速发展的背景下,浪潮云在水利部信息中心“上善”水利大模型开源框架上,打造全国首个生产级水利行业大模型簇——海若・上善水利大模型。

  在数字孪生水利建设中,海若・上善水利大模型实现了人工智能应用的三大突破。在水利知识应用方面,将数字孪生水利建设积累的知识图谱与大模型参数空间的深度融合,构建具备业务理解能力的智能基座;在业务逻辑解构方面,将水利多业务细分流程和思维链技术融合,实现从传统的简单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式向水利业务深度理解和解构的跨越,通过深度剖析水利相关数据和文字背后的业务上下游逻辑关系,为水利决策提供可解释性的智能支持;在应用生态方面,通过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形成了覆盖“数据-知识-决策”全链条的开放智能体系,已构建支持防洪“四预”、水资源调度、水库矩阵管理等核心业务的应用场景,推进数字孪生水利建设走深走实,引领水利行业的智能化转型,全面推动水利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海若・上善水利大模型与DeepSeek融合创新之路

  打造水利问题咨询的“最强大脑”:基于DeepSeek等人工智能大模型强大的知识整合与理解能力,水利工作者在面对水利工程建设规范和标准等水利知识有疑问时,只需在系统中输入关键词,海若・上善水利大模型深度剖析问题的内在逻辑和细节要点,快速检索水利法规条文解读、技术规范阐释,以及实际工程案例分析,为水利工作者准确把握规范标准提供了有力支持。

  拥有水利设施的“专属保障”:借助基于DeepSeek等人工智能大模型强大的数据分析与推理能力,海若・上善水利大模型结合设施运行数据和历史经验,通过运用先进的算法模型,进行严谨的逻辑推导,清晰地呈现出维修建议和优化方案的生成逻辑与完整推演过程。基于这些精准的分析结果,为运维人员量身定制极具针对性的维修建议与优化方案。这一智能化的运作模式,显著提升了水利设施预防性维护的智能化水平,切实有效地降低了运维成本,为水利设施的稳定、高效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构建水旱灾害防御的“智能防线”:洪水灾害预警中,融合DeepSeek等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深度推理能力和水利专业模型计算分析能力,海若・上善水利大模型能够根据业务需求进行多模型组耦合计算,分析洪水到来的时间、洪峰流量的大小以及可能的淹没范围,为防洪预案的快速制定、人员物资转移等工作提供科学、可靠的智能化辅助方案,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科文)

[ 责编:李欣哲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

  • 三支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成员信息文件公开展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研究显示,鸟类、哺乳类甚至龟类的大脑在过去3.2亿年里,经历了一场精彩的大脑神经元演化历程,走出了截然不同但又殊途同归的智慧发展之路。
2025-05-15 10: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联手中外学者创新研发出储能密度较高的新型纳米复合薄膜储能器件,其储能密度可达215.8焦/立方厘米,刷新介电储能密度国际最高纪录。
2025-05-15 10:03
宇宙的命运与其天体命运息息相关,而其中恒星的最终“寿命”一直是人类探索的重要命题。
2025-05-15 10:02
周天军表示,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全球变暖下区域季风的演变规律,更凸显了古气候研究在气候变化预测中的独特价值。通过开展古今对比研究,丰富的古记录数据所揭示的历史变化事实,将会成为我们有效应对未来的重要参照物。
2025-05-15 10:01
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我国农作物长期战略保存种质资源已超过58万份,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作物遗传基因密码,犹如“天书”亟待破解。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发起、腾讯参与支持的作物种质资源“天书计划”正式启动。
2025-05-15 04:1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为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5-05-14 17:50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团队发展了“漂浮策略”和“维度定制”相结合的新策略,如同给二氧化钛穿上了“水上行走鞋”,赋予了材料可漂浮于中性水溶液表面的特性,为塑料转化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2025-05-14 09:44
通过将筛选出的诗词逐一标注,提取时间、地点、诗人身份、情境语义等信息,研究团队逐步建立起一个横跨1400年的“长江江豚诗词数据库”,并确定724首提及长江江豚的作品。
2025-05-14 09:43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未来全球雪旱发生频率将成倍增加,其中暖雪旱将成为主导类型。
2025-05-14 09:41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和西南大学的科学家找到了柑橘黄龙病的抗性基因,“柑橘癌症”有了破解方法。
2025-05-14 09:39
除了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其拍摄的着陆区高清图像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着陆点的地质细节和土壤来源。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嫦娥六号降落相机序列图像、全景相机近景立体图像等数据,构建了一套高精度的着陆区地形数据集。
2025-05-14 09:36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