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当下,AI正深刻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2025中关村论坛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邬贺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AI应用的迅猛发展,为网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邬贺铨介绍,从带宽需求来看,过去消费应用以下载为主,上传量小。然而,未来AI手机或将产出3D、虚实结合的视频,对上下行带宽的要求呈几何倍数增长。“目前,我国网络下行能力尚可,但回传带宽却较为有限,难以满足用户大量上传数据的需求,因此,网络接入能力的改造成为关键。”
邬贺铨进一步指出,过去大容量视频传输对实时性要求不高,而人工智能应用却截然相反。数据在不同算力中心传输时,对时延、丢包率、同步等有着严苛标准,现有网络难以完全适配。再者,AI应用对网络带宽需求具有间歇性,租用专线成本过高,如何灵活高效地调度网络带宽,满足突发需求,成为网络发展面临的挑战。
随着网络应用范围从地面拓展至移动汽车、空中无人机、天上卫星等,低延迟、零丢包的要求以及不同应用的集成,都对网络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同时,网络还需具备数据透明性,能够识别数据来源与重要性,提供与之匹配的服务与计费标准。
邬贺铨认为,未来网络需要满足一系列新要求。“如扩展频率,以应对现有无线频率不足;实现无缝连接,即便在无地面信号时也能联通;适应AI发展以及各类终端和应用;做到安全和绿色,随着网络广泛发展,能耗问题凸显,绿色发展尤为重要。此外,未来网络本身要智能化,针对不同应用提供不同网络能力支撑,以实现低成本、低能耗。”
此外,他还提出,研究6G并非忽视5G问题,而是希望通过6G研究反馈技术改进5G,使其更好地适应当前需求。
(光明网记者 武玥彤 焦子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