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4月28日,北京中德产业合作发展论坛——2025中德(欧)隐形冠军论坛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市顺义区中德大厦召开。本次发布会采用海内外联动形式,同步在德国法兰克福DEZ德国欧洲中小企业中国合作中心和德国TV Berlin(柏林电视台)设立2个会场,通过现场连线与欧洲经济参议院、世界隐形冠军企业、欧洲合作媒体等代表共同发布中德(欧)合作之声,进一步提升论坛的国际影响力。
新闻发布会现场(北京顺义中德大厦会场与德国法兰克福、柏林会场连线)
近年来,中德(欧)高层频繁互访,务实合作愈发紧密,连通中德(欧)经济技术合作新动能,受到各界广泛关注。
为巩固提升2024年首届论坛丰硕成果,进一步深化中德(欧)经济技术合作,北京中德产业合作发展论坛——2025中德(欧)隐形冠军论坛将于5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中德国际会议会展中心举行。本届论坛将由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政府、欧洲经济参议院主办,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ADWM德国中小企业世界隐形冠军学会、DEZ德国欧洲中小企业中国合作中心作为联合发起单位共同举办。
本次发布会由北京市顺义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北京中德国际合作产业园管理委员会主任周靖慧主持,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侯颖、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付保宗、欧洲经济参议院理事会秘书处秘书西蒙·法兰克、DEZ德国欧洲中小企业中国合作中心办公室主任任志广等主办方、联合发起方代表出席并发言。
北京市顺义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北京中德国际合作产业园管理委员会主任周靖慧主持
提级扩容打造中德(欧)创新合作新高地
本届论坛将坚持“办专、办精、办出成效”的整体目标,以“联合创新·融合发展”为主题,深度链接全球资源,合力打造中德(欧)之间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人才流动、信息互通的合作交流平台。据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侯颖介绍,本届论坛将在三个方面进行提级扩容:
规模升级。开幕式暨主论坛邀请嘉宾约600人,其中包含近200位德(欧)政府部门、隐形冠军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和行业机构代表,覆盖欧洲国家数量占比50%,境外嘉宾规模较首届增长一倍。同时还将邀请近400位涉及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医药健康、智能装备等行业的国内专精特新企业、机构、科研院所、产投基金代表,共同构建以经济技术合作为主线,海内外多元主体参与的国际交流平台。
形式升级。本届论坛采取“1+5+N”的形式举办,包括1场开幕式暨主论坛,5场专题活动,以及包括考察、展示交流、一对一洽谈等在内的N场配套活动,深度打造多个中外对话场景,推动形成“技术分享、市场合作、成果共享”的跨国合作新模式,培育更多务实成果。本届论坛还首次启用集注册报名、产业对接、会务服务为一体的信息化智慧平台,为海内外嘉宾提供全方位服务。
内容升级。通过总结首届论坛嘉宾回访及企业问需调查结果,本届论坛在内容方面进一步优化:一是围绕德(欧)隐形冠军企业的家族延续性、创新引领性等发展特点,深度解读开放政策,展现北京在准入、产业、投资、技术、场景等领域的开放姿态。二是针对隐形冠军企业在华经营关注的“要素获取、国民待遇、知识产权保护”等热点问题,开展跨境经营经验交流,分享金融投资、场景订单、产业链配套等经营要素解决经验。三是围绕外资企业来京发展便利化举措,举办“服务举措便利化”供需会,提升外资企业来京发展的便利化举措,畅通企业落地“最后一公里”。
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侯颖
机制创新构建中德(欧)产业生态共同体
中德(欧)隐形冠军论坛是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机制框架下的重要推进成果,以北京中德经济技术合作先行示范区为支撑,积极搭建对德(欧)合作桥梁,开展与德(欧)地方政府的经济外交,助力示范区成为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机制的重要实践地。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付保宗介绍,本届论坛将通过三大维度构建中德(欧)产业合作新范式:一是回应当前中德(欧)企业在产业链协作中的共同关切,为产业链价值链“双向赋能”提供重要交流平台和“融合纽带”。二是2025年适逢中欧建交50周年,本届论坛既是落实中德(欧)领导人关于深化经济技术合作共识的重要实践,也是迎接2025年中欧建交50周年的前瞻性行动,为深化中欧合作提供“北京方案”。三是将通过搭建政策对话、技术对接、市场共享等平台,推动中德(欧)隐形冠军企业深度合作,释放合作潜力,为全球经济产业变革提供新范式,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新动能。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付保宗
论坛期间,将举办一系列专题活动: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牵头的“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对话活动——中德产业链创新融合圆桌会”,将为中德中小企业更深层次务实合作开拓新路径;由欧洲经济参议院牵头的“隐形力量,精细创新——中国专精特新对话世界隐形冠军专题活动”,将为专精特新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此外,“顺潮而动,智汇顺义——开放政策与准入举措解读专题活动”,将回应外商落地“最后一公里”的关切问题;“智驭未来,绿动出行——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专题活动”将围绕新能源网联汽车、先进汽车制造业展开深度探讨;“科技赋能,共享健康——医药健康产业专题活动”将聚焦生物医药科技、大健康领域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入交流。
论坛还设有“Learning Excellence,向最好的学习”中德(欧)经济技术交流展示、顺义区重点应用场景开放日、中德(欧)企业交流洽谈等活动,为中德(欧)政府、企业、机构提供更多面对面交流的空间。
论坛期间还将发布《2025中德(欧)隐形冠军企业合作生态建设报告》,深入研究隐形冠军企业培育生态,探讨如何更好促进德(欧)隐形冠军企业在华在京发展。
深度联动加强中德(欧)资源链接
2024年在顺义举办的首届中德(欧)隐形冠军论坛获多家中外主流媒体报道,引起了海内外广泛反响,论坛在德(欧)及全球的品牌显现度持续增强。本届论坛通过各方的深度联动,将带来更多机遇,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用资源链接,为中德(欧)多层次、多领域合作带来更多可能性。
欧洲经济参议院理事会秘书处秘书西蒙·法兰克表示,德国全球市场领导者(世界隐形冠军)峰会历经多年积淀,去年首次走出德国,到北京顺义举办首届中德(欧)隐形冠军论坛,带来了开放合作信息。本届论坛的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得到了产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多家企业及机构主动报名,将为中德(欧)产业合作寻找新的增长点和交汇点。
DEZ德国欧洲中小企业中国合作中心办公室主任任志广从四方面介绍了本届论坛国际资源参与情况:一是国际资源提升。论坛积极联动世界隐形冠军峰会发起主办单位——ADWM德国中小企业世界隐形冠军学会,与DEZ德国欧洲中小企业中国合作中心共同作为本届论坛的境外联合发起单位,并得到德国、瑞士、奥地利等国经济参议院、工商会的联动支持。
二是外宾能级提升。目前已确认联合国、欧盟、德国、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经济部门领导出席,还邀请了包括北京友城柏林市在内的多个地方政府领导出席,力争高层级地推动务实交流。
三是企业数量提升。目前,贺利氏集团、毕马威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以及德国伍尔特集团、德国劳达集团等40余家世界隐形冠军企业和近百家中小企业负责人确认参会。
四是议题内容提升。德国巴符州双元制技术应用大学,德国卡尔斯鲁厄工程信息数据管理、人工智能研究所,瑞士圣加仑大学等知名研究机构负责人受邀就经济技术合作、制造研发创新等课题分享经验,构建起多元合作框架,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DEZ德国欧洲中小企业中国合作中心办公室主任任志广
柏林电视台台长杜尔松·易伊特表示,柏林电视台作为海外媒体合作伙伴,将组织由首席记者带队的专业团队到顺义,全程报道本届论坛盛况,现在正通过多种形式的媒体传播向欧洲观众传递论坛信息,展现中德(欧)合作的活力与潜力。
高水平开放赋能中德(欧)往来合作
海外会场上,德(欧)隐形冠军企业代表对顺义区开放发展成效及论坛影响力给予高度评价。德国伍尔特集团前国际总裁贝恩德·万克表示,北京中德经济技术合作先行示范区优质营商环境正在吸引越来越多德(欧)企业兴业投资,为德(欧)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服务保障;德国莱茵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贝肯·普拉纳认为,本届论坛将为中德(欧)企业在医药健康等重点领域创造更多合作机遇。
北京中德经济技术合作先行示范区是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北京市牵头、顺义区具体实施建设的国内首个也是唯一一个以“经济技术合作”为主题的对德合作园区,积极承接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功能建设,聚焦中德经济技术合作主线,发展中德(欧)优势互补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数字经济和先进制造服务业“3+1”主导产业,集聚德资及关联企业119家,产业规模突破400亿元。
作为北京中德经济技术合作先行示范区所在地,顺义区以示范区为载体,打造“中德(欧)经济技术双向合作”示范样本,聚焦国际化类海外功能,建设产城融合国际新城,培育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外资企业近1000家,跨国公司超过80家,世界500强企业超过30家,常住外籍人士近万名,顶尖国际学校11所,国际化要素高度聚合。
依托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和首都国际会展中心两大展馆,顺义区已成为北京建设国际会展之都的主阵地。本届论坛将依托区域坚实的产业基础和丰富的产业配套要素,实施“会前对接+会中见面+会后跟进”的产业促进体系,推进“以会促产、以会兴业”。
本次举办北京中德产业合作发展论坛——2025中德(欧)隐形冠军论坛,将进一步发挥北京中德经济技术合作先行示范区对德、对欧合作高层级战略平台作用,不断深化中德(欧)经济技术双向往来与合作,续写中德(欧)企业协同发展的新生态。中德(欧)在经济技术领域的相关合作发展会有哪些新热点、新趋势,本届论坛将带来更高维度、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解读。(肖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