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数字新潮涌八闽——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幕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数字新潮涌八闽——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幕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4-30 05:10

  光明日报记者 冯家照 高建进

  春日的福州,闽江水暖,茉莉飘香。4月29日,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省福州市开幕,这座承载千年文脉的榕城,正以数字为笔、创新为墨,在新时代的画卷上挥洒中国式现代化的璀璨篇章。

  本届峰会主题为“二十五载奋进路 数字中国谱新篇——数智引领高质量发展”。除开幕式和主论坛外,本届峰会还设有20余个分论坛,以及数字中国创新大赛、“闽江数字夜话”等特色活动,并设现场体验区。

  从三坊七巷的元宇宙景区到福州滨海新城的数字福建云计算中心,从福建莆田的“零碳岛屿”湄洲岛到武夷山的千亩生态茶园……在八闽大地,一场关于数字文明的“三重交响”已悄然奏响。

  数字文脉的创新图景

  跨上骑马机、戴上VR眼镜,就像真的穿越到武夷山,能逼真地感受到骏马在茶道上奔跑,山风从耳边吹过,九曲溪、大王峰的美景尽收眼底……在网龙网络公司展区,“幻骑武夷·漫游九曲”VR骑马机沉浸式体验项目就吸引观众纷纷驻足体验。

  “该项目集合了高精度无人机扫描、3D建模、虚幻引擎、空间定位、感官反馈、数字人等数智技术,能同时带来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刺激,从而实现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网龙网络公司高级副总裁俞飚向记者介绍。

  在浪潮云展区,展区内宛如数字未来缩影:屏幕数据动态流转,智能交互区展示“海若智能体”秒级生成政务报告,“前店后厂”模式通过全国120余个云中心串联后端大模型工厂,水利数字孪生预演防洪决策,吸引专家驻足探讨。

  据悉,本届峰会汇聚数字科技前沿浪潮,超六成展品为全球/全国首发,首展率达65%以上。

  数字应用的民生温度

  “你好,帮我点一杯拿铁,半糖加冰”“帮我推荐一家附近经济实惠的福州菜馆”……在福州市烟台山历史风貌区内,AI导览技术让游客沉迷其中。

  “不用打开App,对着手机说句话,AI便能帮我挑选我想要的咖啡店和菜馆,简直太方便了!”市民马先生激动地说。

  科技为民,绘就智慧发展新图景。在福建,数字应用不仅赋能智慧文旅。在政务方面,数字福建更是跑出了加速度,“指尖”办事让居民的工作生活变得更加便捷。

  鼠标轻点、数据闪动、“一图”全览……4月21日一早,福州水务集团数字水务中心,该集团信息管理部数据管理工程师张佳勤紧盯屏幕,密切关注城区供水管网的动向。

  “系统里‘装’着城区约4500公里长的供水管网,每一滴水的变化,它都了如指掌!”张佳勤口中的系统,正是拿下了国际水协项目创新奖金奖的供水管网数字孪生系统。

  从水厂升级到管线改造,“十项全能”的供水管网数字孪生系统,让福州管网漏损率降低约15%,节约水量超2.85亿吨,管网浑浊度均值下降约23%,出厂水合格率、水质综合合格率均远高于国家标准。

  这只是福建高效“数字政务”的一个缩影。截至2024年,福建已累计推出4926个“一件事”套餐,承诺时限压缩52%;数字政府“一趟不用跑”比例超90%;闽政通App整合全省25类超1300项便民服务事项,全面实行“一号通认”和“一码通行”。

  数智赋能生态文明

  4月29日,由生态环境部、福建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福建省生态环境厅承办的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生态文明分论坛在福州举办。

  本次论坛聚焦“人工智能赋能美丽中国建设”这一主题,邀请政府、科研院所、高校、企业代表进行深入交流探讨,促进数字生态文明优秀成果在全国的推广应用。

  近年来,生态环境部以数字化赋能绿色化、绿色化引领数字化的协同发展,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价值,应用人工智能的数字技术,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大幅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福建以部省共建数字生态示范省为契机,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为美丽福建建设注入新动能。

  数绿交响,智慧赋能。2024年,福建省生态环境质量稳定优良、稳中有进,主要流域水质为优并持续向好,国考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首次达到100%。近岸海域优良海水面积比例92.6%,9个设区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98.3%。全国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连续5年优秀,全国生态环境执法成效考核连续8年稳居全国前三,生态文明建设“厦门实践”向全国推广。

  此外,峰会期间还将举办数字生态文明技术交流会。同时,在海峡国际会展中心2号馆布设数字生态文明成果现场体验区,参观者不仅能近距离了解生态环境山水大模型、福建生态云平台等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和装备,还可以参与专家答疑解惑、《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十条》有奖问答等互动体验。

  (光明日报福州4月29日电)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30日 02版)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访问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

  • 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大会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高级载体。
2025-04-29 09:14
基本建成国家语言文字大数据中心,初步建成国家关键语料库和国家战略语言资源信息库。
2025-04-29 09:13
“让学生在自然中领悟生命科学的魅力,在实践中锤炼强农兴农的本领。”
2025-04-28 16:42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体现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上。
2025-04-28 09:27
体重管理已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为此,各地应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鼓励医院开展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动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形成。
2025-04-28 09:26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