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宋雅娟)10月16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与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第23届北京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联席会议论坛”在京举办。本次论坛以“推动一流学术期刊发展助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主题,汇聚了来自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期刊出版界代表等150余人,共同探讨一流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据悉,自2003年北京在全国率先建立两界联席会议机制以来,该论坛已成为推动学科交叉、智力融合与协同创新的重要平台。本届论坛聚焦学术期刊在科技创新与社科繁荣中的重要作用,旨在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平台贡献智慧。
在论坛开幕式上,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李静海院士、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牛青山致辞,强调了学术期刊对于推动科技创新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在主旨报告环节中,多位专家围绕世界一流期刊建设、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期刊平台建设与集约化发展等专题进行了深入分享。中宣部出版局原副局长、中国画报协会会长刘建生以“学术期刊的另外一种融合”为题,提出“深厚的文化融合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共同发展的底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技术创新部部长刘兴平回顾了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的实践历程,提出了持续推进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的思路和举措。清华大学长聘教授戎珂分享了Journal of Digital Economy的创刊历程,介绍了通过汇聚跨学科视角、对接国际标准,快速成长为数字经济研究重要国际平台的相关经验。航空学报杂志社社长蔡斐介绍了通过优化选题策划、完善同行评议机制等方法,提升期刊的学术质量与全球影响力的实践经验。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主任徐拥军解读了“以文评文”的理念、标准和方法,提出以搭建数字创新平台为重点,帮助青年学者高效研读学术精品、快速发布研究成果的新探索。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杜海涛介绍了通过创新平台运营模式,推动期刊集群向集团化发展的实践,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创新范例。
圆桌对话环节,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新媒体部主任沈锡宾、清华大学长聘教授戎珂、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副研究馆员任艳青三位专家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科技期刊的新角色与新任务”“构建负责任的科学传播AI生态”等议题展开研讨交流,剖析AI在推动出版模式革新与知识服务升级的同时,带来了学术诚信、伦理规范等方面的严峻挑战,共同呼吁构建一个负责任的科学传播AI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