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由宁波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联合举办的“2025量子物理:能源、计算与测量”会议在宁波召开。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学家孙昌璞作题为《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解读》的报告,详细解读了这次得奖成果的重要意义和历史脉络。报告最后,他介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于敏的著作——《量子光学讲义》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1985年至1986年,于敏曾在北京九所研究生部(现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为研究生和科研人员开设“量子光学”课程,并形成了完整的讲义,但直到建设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所史馆,以及研究生院为纪念中物院研究生教育40周年时,在梳理教材的过程中,这本撰写于近40年前的珍贵讲义才被人们发现。
讲义内容精炼前瞻、逻辑推理严谨、物理概念清晰、科学见解独到,能体现于敏先生做学问的个人风格和特色。同时,内容多来自原始论文,而非从书本到书本。在逻辑阐述和科学论证方面,充分展现了于敏先生授课的独特魅力和学术造诣。一是强调物理图像,以简洁清晰的方式直击问题本质;二是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仔细推导物理概念和物理公式;三是善于抓主要矛盾,掌握关键难点问题,使听者能以最短的路径进入量子光学的科学研究。
讲义特色颇多,对量子开放系统(本书称为开式系统)的各种处理方法有系统性讨论,从海森伯表象中的朗之万方程,到薛定谔表象中的密度矩阵方法,乃至福克尔-普朗克方程都有涉及。此外,也分别讨论了半经典和全量子的激光理论,特别强调它们各自的应用范围和方便性,并讨论了多模竞争锁模的基本原理。值得一提的是,第六章的内容主要讨论了相干光波包在介质中的传播,并特别指出群速度可以超光速,这在20年后的实验中才得以发现。
据介绍,为了深入了解于敏先生开课的背景,中物院研究生院相关人员曾走访了当年听过该课的学生,如今大多已在科研中有所建树。对于于敏先生授课,他们都有同样的感受:“听于先生讲课是一种享受。”此次整理并出版这本讲义,不仅是为了缅怀和记录于敏先生在教书育人方面的重要贡献,更因其内容对今天的教学和科研依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蔡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