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十年磨一剑 他拿出一批“全球立得住的核心技术”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十年磨一剑 他拿出一批“全球立得住的核心技术”

来源:科技日报2021-04-19 09:2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在拿下全国创新争先奖、光华工程科技奖,并斩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之后,科研者谭旭光又一次迎来了荣耀时刻。4月16日,他登上了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的领奖台。

  谭旭光,山东重工集团董事长,潍柴集团董事长,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山东科技最高奖的颁奖词显示,在俯身重型高速柴油机及动力总成关键技术研究和产业化近45年里,他创建了全球首个独立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研发制造基地,攻克了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关键核心技术;主持开发出我国首款自主产权的重型高速柴油机,攻克了电控、可靠性等核心技术;突破了全系列、全领域动力系统核心技术难题,补齐了高端液压、大型农装CVT、高端船舶等行业的关键技术短板;瞄准新能源发力,将氢燃料电池领域核心技术牢牢握在手中……

  “扎根专业领域精心钻研,掌握了一批别人拿不走、全国叫得响、全球立得住的自主可控关键核心技术。”外界的这番评价十分精准。但当站到山东科技最高奖的领奖台上时,谭旭光更想将自己“十年磨一剑”的感悟与大家分享:

  “我们要迈向高端、挑战世界一流,关键在于科技创新。科技工作者必须要仰望星空、敢为天下先,越是在与世界一流水平存在差距的地方,越是在‘卡脖子’技术和短板问题上,越要敢想敢试、敢于冲锋、敢于突破。”

  没有“钉钉子”精神,这个项目不可能成功

  “我1977年进入潍柴,第一项工作就是参与我国704项目坦克发动机的研制,从此与柴油机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是科研者谭旭光“十年磨一剑”故事的肇始。

  在此之后45年里,他浸润于柴油机和动力总成关键技术的创新和产业化工作中,乐此不疲。

  “外界都说我是产品‘疯子’、科技‘疯子’。”谭旭光说,“我血液里流淌的是柴油。”因为“疯”,所以“义无反顾”,不达目的不罢休。

  对柴油发动机行业来说,热效率是核心竞争力。经过上百年的努力,在符合排放标准的情况下,全球行业的柴油机热效率平均水平只是46%。人们普遍认为,要做出可商业化、本体热效率50%的柴油机,无疑是做梦。

  2015年,谭旭光宣布了自己的“疯狂”决定——启动50%热效率柴油机项目。即使这时,几乎没人相信会成功,因为发动机热效率和减排效果就像“跷跷板”,减排效果越好,热效率越低,这是“规律”。

  5年间,没有节假日,只有“白+黑”,潍柴发动机研究院千余科研人参与研发,项目总投入达到惊人的42亿元。

  5年后,当世界权威内燃机检测机构德国TüV、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同时将热效率突破50%的认证证书颁发给潍柴时,谭旭光如此总结:“没有一种心无旁骛的专注和‘钉钉子’精神,这个项目不可能成功。”

  十年磨一剑,不仅仅需要精神层面的“心无旁骛”,更需要巨额研发投入和优质科研生态支撑。

  在每个板块上,我们都要有一批别人学不来的核心技术

  仔细观察“WP13H”发动机(50%热效率项目)样机,会看到一丝过火后发黑的痕迹。

  当初,在一次台架试验中,样机热效率第一次突破50%。狂喜过后,大家再验证时发生了意外:因高压油管窜油引发火情,一半发动机零部件被烧。但到了发奖金时,科研团队都愣住了——他们不仅没有因样机失火挨罚,反而因为修复后的发动机被验证热效率的确突破了50%,拿到了当月的研发前置激励奖金。

  前置激励奖金是谭旭光的独创。

  十年磨一剑,难免战场太长,如何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他将制度设计为分阶段奖励,一方面,激发科研人员“一天当两天半用”,拼效率;另一方面,十年太久,“付出需要有回报”,让科研人员真正劳有所得。这符合科研规律。

  正向激励、宽容失败,谭旭光对研发表现出的“温柔”与其强硬的性格对比强烈。

  在一个个的关键技术突破背后,潍柴的研发投入也在飙升。有观察者统计,近十年里,前者仅在发动机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就达到了惊人的300亿元。对此,谭旭光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必须毫不吝啬,全力投入。

  十年磨一剑,意味着格局要大,眼光要准。

  记者注意到,就在其获奖当日,由潍柴动力牵头建设的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揭牌。这是我国在燃料电池领域的唯一一家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

  瞄准“碳达峰”“碳中和”,布局燃料电池领域,谭旭光率领潍柴进场较早,并掌握了其核心技术。而潍柴氢能源汽车早已奔驰在祖国大地上,经历了数百万公里的实践检验。

  在潍柴内部,有一家未来技术研究院,一批“80后”“90后”博士在此挥洒智慧,瞄准前沿,布局未来。谭旭光说,他们不满足于现有核心技术,未来,在每一个业务板块上,他们都要攻关出别人学不来、带不走的核心技术。

  谭旭光的“十年磨一剑”,磨出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磨出了50%热效率柴油机,磨出了新能源电池核心技术。

  他还能“磨”出更多突破性的好东西。(记者 王延斌 通 讯 员 马文哲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解放军驻澳门部队举行第十九次军营开放活动

  • 新疆为保护世界级非遗《玛纳斯》的立法正式实施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美好生活”5月1日开幕,12043家企业参展。
2025-05-01 17:55
BEST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05-01 17:52
杨永修有多个头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5-05-01 17:41
“当患者因我们的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那所有辛苦的日夜就有了意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5-05-01 17:40
21世纪初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高度被一再打破。如何在保证超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建造效率,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5-05-01 17:32
美国的政策变化不仅影响本国科研,也导致许多国际科研项目中断或面临中断风险,对全球科研合作造成重大伤害。
2025-05-01 17:28
“对服装面料而言,防水和透气本是矛盾体,但我们采用高分子膜贴合技术,做到了既防水又透气。包括上述小程序在内,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已集成190多个应用,入驻企业4000多家,注册工程师11万多人,接入生产核心设备3万多台套。
2025-04-30 09:00
轻舟,顾名思义,以个头小、重量轻为最大特点。轻舟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吴会英告诉记者,轻舟重量约5吨,目前的上行运力为1.8吨以上,下行为2吨。装载容积约9立方米,货物舱的体积为27立方米,可搭载航天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载荷等。
2025-04-30 05:1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4-30 05:10
近日,我国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在国际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
2025-04-30 05:10
搭载该模型的AI手机、智能屏幕、陪伴机器人“AI智伴小熊”等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2025-04-30 09:04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