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大肠癌高发,如何“防”与“攻”?
首页> 科技频道> 科技人物 > 正文

大肠癌高发,如何“防”与“攻”?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网2021-08-30 19:4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郭盼盼

大肠癌高发,如何“防”与“攻”?

工作中的丁克峰(左三)。

  在中国,大肠癌已经成为消化道头号肿瘤。

  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新发癌症病例及死亡病例均为全球第一,其中大肠癌新发病人数为56万人,死亡人数为29万人,是中国第二大高发癌症,第五大高死亡癌症,严重威胁着国民健康。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国家“十三五”重大专项结直肠癌专病队列研究首席科学家丁克峰表示,在中国,大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每年正以3%~5%的速度增长,早筛、早诊、早治是防治大肠癌的有力手段。

  当下,中国正在积极推动早筛工作,大众筛查意识不断提升,但还远远不够。

  发病高但筛查率低

  有数据显示,相较于美国超60%的筛查渗透率,中国大肠癌筛查渗透率仅为16%左右,85%的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期以上,甚至已到晚期。美国大规模筛查已使其大肠癌发病率下降40%,死亡率下降51%。

  不同时期癌症治疗效果大不相同,越早发现就能越早进行治疗。丁克峰介绍说,大肠癌I期患者90%以上能根治,II期患者75%以上能根治,III期患者降为65%左右,IV期患者则仅为10%左右。

  一旦进入中晚期,治疗难度、患者经历的痛苦将大幅增加,也将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有人算过一笔账,癌前病变治疗费约为2万元,晚期治疗费则超过了25万元。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浙大二院大肠外科奠基人郑树就在主持开展大肠癌早期筛查工作,并提出中国的《大肠癌早诊早治项目技术方案》,半个世纪以来,浙大二院不断加强大肠癌早筛研究、推广工作。2020年浙江省将重点人群大肠癌筛查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为浙江省50-74周岁户籍居民提供筛查服务,浙大二院联合杭州某城区率先在三个街道针对大肠癌高风险人群进行胃肠镜筛查,筛查出大肠癌患者数十例。

  放眼全国,胃肠镜筛查的侵入性、不适感及专业医生、设备不足的现状,依旧影响着筛查工作的普及。结合这一现状,去年浙大二院牵头联合八家三甲医院发布了粪便多靶点FIT-DNA联合检测技术临床试验结果,通过对近5000例肠癌高危人群开展前瞻性研究发现,与传统大肠癌临床筛查手段“便隐血”检测相比,这一新技术针对肠癌的检测灵敏度为95.5%,针对进展期腺瘤的检测灵敏度为63.5%,分别比“便隐血”提升约27%和两倍以上,这是中国首个癌症早筛前瞻性大规模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

  值得一提的是,该研究成果中“99.6%阴性预测值”,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肠癌“漏诊”的发生。丁克峰表示,在筛查应用中,若检测是阴性就不需要做肠镜,若检测是阳性则强烈建议做肠镜,可有效缩小肠癌高危人群,大大节约医疗资源。

  推动防治关口前移

  在丁克峰看来,推动防治关口前移是癌症防治关键之举。

  当前,中国的核心医院规范化治疗水平高,大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也相应很高甚至超过西方发达国家,但基层医院治疗理念、手术技术等还存在一定差距,也因此使大众对基层医院信任度不高。

  “当前,越来越多患者集中到了大城市核心医院,造成大医院不断扩张,社区或县域级医院病人却越来越少,给基层医院带来极大压力。”丁克峰谈道。

  他建议,政府部门加强导向作用,加快建立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基层医院发挥好防治“门哨”作用,通过提高社区管理、疾病预防、早期筛查诊断能力等,建立起防控体系,让老百姓及早发现潜在威胁;核心医院则做好疑难病种病人诊疗工作,并发展高端技术、提升先进技术、推动临床研究等。由此,形成分工协作机制。

  在这样的体系下,基层医院需承担肿瘤防治的健康宣教、健康管理和早筛早诊工作,通过筛查、首诊,早期患者特别是癌前病变患者可尽早得到干预治疗,而基层医院无法治疗的疑难重症患者,则可被及时转移到核心医院。这样可使不同时期患者都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针对基层医院业务能力不足现状,即“肿瘤健康管理、早筛、早诊早治”缺乏背景知识和合理收入,“肿瘤手术和综合治疗”缺乏综合实力和被大医院挤压,丁克峰建议,政府部门在每个区域设定一到两家省级大医院牵头单位,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肿瘤疾病诊治前移和早诊早治工作指导、培训。他认为,提升基层医院诊疗水平关键在于实现“均质化”,即从术前整体评估、多学科诊疗策略、外科手术操作到术后随访等环节,都要向着规范化发展。

  近年来,浙大二院大肠外科已主编中华医学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等多个大肠癌诊疗规范,并通过线上线下方式交流推广先进的理念经验,不断探索助力基层医院在肿瘤预防、早筛、早诊、早治方面能力提升的方法。

  在丁克峰看来,医院、医生不仅要治好病,还要积极参与到防控工作中去。他呼吁,各级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关注癌症早筛,共同推动医疗体制向更有利于老百姓健康保健、健康维护、早诊早治、健康长寿的目标发展。

  让“8090后”不再放弃

  当今,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及以上人口超2.6亿人。与此同时,老年肠癌患者也呈现增长趋势。

  老年患者一直是肿瘤学领域的一个难题。老年人岁数大、病史复杂、治疗难度大,很多患者干脆放弃治疗。但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健康理念也在发生转变,老年人更期待能够长寿。

  “如今,80岁以上老人做手术已成常态,90岁以上也不少见。这也要求我们不断提升技术和诊疗水平。”丁克峰表示。

  作为肿瘤防治核心医院,浙大二院不断攻克疑难病种病人诊疗难题。过去五年,浙大二院大肠外科成功为150多位85岁以上高龄患者实施根治性手术。该院还不断提升保功能外科治疗水平,如低位保肛、保留功能神经、保留回盲部等术式,使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前不久,丁克峰在一周内成功为三位“90后”老人实施了肠癌根治手术,从手术评估、手术进行到术后康复,外科医生发挥出了精湛的微创手术技术,麻醉手术部、护理部等多学科团队紧密配合,三位老人在一周内均如普通患者一样,按计划进食、恢复肛门排气排便、拔除引流管并顺利出院。

  在大肠肿瘤临床一线“战斗”三十多年,丁克峰欣喜地看到,中国大肠癌诊疗水平不断取得突破,为患者带去信心,也使高龄患者接受治疗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他表示:“今后,各种新技术的不断赋能、微创技术和理念的不断拓展、智能化手术设备和仪器的革新使用一定能推动外科医生不断创造奇迹,造福百姓。”

  目前,丁克峰还在牵头开展大肠癌患者生活方式调查,试图通过大数据寻找与中国大肠癌发病强相关的生活因素,给大众带去更多科学预防建议。癌症防治任重道远,丁克峰指出,实现“到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这一健康中国战略目标,还需继续强化早筛普及,推动规范化治疗,加强对急难、风险大及晚期转移性肿瘤的攻坚治疗。他表示,将继续投身到肿瘤防治工作中,期待未来十年助力浙江乃至全国大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形成拐点。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乌旦塔拉 美如童话

  • “良渚之光”中美交响乐团专场音乐会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报告称,2024年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创下历史最大增幅,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2025-10-17 09:51
10月17日,《科学》发表了庾强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
2025-10-17 09:46
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发布的消息,今年夏粮旺季收购已于9月底结束,累计收购小麦10795万吨。
2025-10-17 09:42
监测显示,15日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出现7至8级大风,局地阵风10级;新疆、内蒙古中东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最高气温下降6℃至10℃,局地12℃以上。
2025-10-17 09:41
10月14日,随着满深502-H3井钻头穿透8380米地层,这口历经岩层卡阻、垮塌风险与高含硫考验的超深井成功完钻,成为塔里木油田“十四五”期间第223口8000米级超深井。
2025-10-17 09:38
高分辨光谱成像芯片“玉衡”,实现了亚埃米级光谱分辨率、千万像素级空间分辨率的快照光谱成像。
2025-10-16 09:50
10月13日至15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在大连举行。近日,天津市河东区大王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了天津市国产九价HPV疫苗的首针接种,而这背后,离不开专利技术的支撑。
2025-10-16 10:06
10月的上海淀山湖波光粼粼,岸边的东方绿舟国防园已万事俱备,只待“2025年全国青少年智能无人系统应用大赛(IUSAC2025)”拉开帷幕。
2025-10-16 09:48
到202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的公共充电容量,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的翻倍增长。
2025-10-16 09:48
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超高速实时示波器正式发布,其带宽突破90GHz、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标志着全球电子通信产业迎来超高速信号“中国标尺”。
2025-10-16 09:44
在15日举行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25年年会开幕式上,生态环境部部长、国合会中方执行副主席黄润秋表示,要以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为牵引,深化美丽中国建设推进落实机制,分级分类推进美丽中国地方实践。
2025-10-16 10:02
“经过不懈努力,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巨大贡献。钱毅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粮食储运等5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26个部级粮食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以及百余个地方研发创新平台。
2025-10-15 10:49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4日表示,中国机器人正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逐步从实验室走进工厂生产线和各国百姓家。林剑介绍,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此前发布的《2025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在役工业机器人存量突破200万台,居全球首位。
2025-10-15 10:45
约两年前,谷歌旗下深度思维公司宣布,借深度学习技术发现220万种新型晶体材料。科学家期待借助AI,设计出可规模化生产、真正影响日常生活的先进材料,让AI在材料科学领域的价值真正落地。
2025-10-15 10:44
盼望北极熊出现,是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队员进入北极圈后的心愿。午后,按照防熊预案部署,考察队决定使用直升机对其驱离,以保证冰面作业人员安全,快速完成冰上作业任务。
2025-10-15 10:40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已有超6000台无人配送车投入规模化应用,为100多个细分场景用户交付上亿件订单。随着智能技术与现代物流深度融合,在城乡经济循环中,无人配送车有了更多打开方式。
2025-10-15 10:20
不久前的国庆中秋假期,人形机器人俨然成为多地商场、工厂、医院甚至众多家庭的“明星”。这款名为Galbot的人形机器人来自银河通用,已正式“入职”该智慧工厂,承担自动质检、零部件分拣与搬运等复杂任务。
2025-10-14 09:57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了《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以下简称《指南》)。
2025-10-14 09:56
最长主跨跨径、最高主塔塔高、最大锚碇基础、最大主缆规模、最多车道数量……狮子洋大桥集齐了双层悬索桥的多个世界第一。
2025-10-14 09: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