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去年发现的“外星文明信号”其实来自人类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去年发现的“外星文明信号”其实来自人类

来源:科技日报2021-11-03 09:2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突破聆听”项目去年发现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疑似外星文明候选信号,但近期,两篇发表在英国《自然·天文学》杂志上的研究论文详尽介绍了发现信号过程和先进的信号分析手段,最终,科学家们将这个信号从外星文明候选名单中剔除了。“突破聆听”项目发起人、亿万富翁尤里·米尔纳称:“这一研究结果表明,人类寻找地外文明已进入到成熟严谨的实验科学阶段。”

  “突破聆听”项目是俄罗斯投资人、科学家尤里·米尔纳主导建立的突破基金会下属的计划之一,旨在以“大海捞针”方式寻找外星文明技术特征:可能是由外星智慧生命开发的技术所留下的迹象。而位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的CSIRO帕克斯望远镜,正是南半球最大的射电望远镜之一,其加入了“突破聆听”项目,并将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比邻星,作为它的一个重要观测目标。

  比邻星距我们约4.2光年,是一颗红矮星,目前人们已发现两颗行星围绕它运行。“突破聆听”团队在700—4000兆赫的频段,以3.81赫兹的分辨力持续观测目标——这相当于在同时收听8亿个电台,是十分出色的检测灵敏度。

  去年夏天,实习研究员谢恩·史密斯与丹尼·普莱斯博士进行合作,在搜索中,他发现了400万个无线电特征性频谱。在“突破聆听”项目中这种情况其实很常见,但其信号通常源自人类,因为地球上有太多自身科技带来的干扰信号,如手机、雷达、卫星、电视电台等。换句话说,项目团队很可能最终追踪到的其实是某些频段广播的卫星。

  研究人员会利用天体之间的持续相对运动,以及在多普勒效应下地球接收到信号的频率稳步变化,从400万个特征信号中删选出100万个,第二步再挑出并不源自目标的背景信号,在这两部分数据过滤完成后,仍有少数候选信号必须由研究人员逐个检查。

  史密斯最开始在对比邻星的观测中发现了类似的候选信号,且持续超过5个小时的观测表明它似乎只出现在目标星中,但最终判断,最可能的解释仍然是它来自人类技术,只是恰好以“奇怪的”的方式欺骗了科学家的过滤算法;另一批研究人员则挖掘到其他观测数据集,发现了大约60个信号,这些信号也具有许多候选特征,但最终仍然被第二种方法筛除。

  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突破聆听”团队研究员索菲亚·谢赫博士表示,他们可以确定这些信号源自人类,因为信号会在数据中以规则的间隔出现,这些间隔似乎对应于电子设备中常用的振荡器使用的频率倍数。鉴于此,尽管团队尚不能确定其具体来源,但证据表明该信号来自人类技术。

  然而研究人员表示,这无疑仍是迄今为止他们所看到的最有趣的信号之一。

  该项目执行董事皮特·沃登评论认为,虽然还无法得出真正代表外星技术的信号,但科学家越来越相信,人类有可能通过必要的工具探测和信号分析,推测出是否存在外星智慧文明。

  (记者张梦然)

[ 责编:涂子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

  • 走进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现场体验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高级载体。
2025-04-29 09:14
基本建成国家语言文字大数据中心,初步建成国家关键语料库和国家战略语言资源信息库。
2025-04-29 09:13
“让学生在自然中领悟生命科学的魅力,在实践中锤炼强农兴农的本领。”
2025-04-28 16:42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体现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上。
2025-04-28 09:27
体重管理已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为此,各地应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鼓励医院开展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动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形成。
2025-04-28 09:26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