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青海三江源泽曲湿地:天地一体化监测呵护“地球之肾”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青海三江源泽曲湿地:天地一体化监测呵护“地球之肾”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2-04-22 09:51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

  在地处三江源的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蜿蜒的泽曲河及其30多条支流,形成水草肥美、风景旖旎的自然湿地景象,成为各种野生动植物的家园。

  “前些年,泽曲河周边区域没有专人管理和巡护。周边乱采乱挖、过度放牧现象非常严重,造成了土地裸露,环境恶化。”黄南州泽库县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屈自强日前介绍。

  为了保护好这片泽库民众身边的自然生态湿地,黄南州泽库县从宣传湿地保护、沙化治理、封山育林等重点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方面入手,经常组织工作人员进学校、进社区、进农牧户家中,大力宣传泽曲河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

  同时,当地还成立专项打击乱采滥挖沙石执法小组,强烈打击泽曲河两岸滥采乱挖沙石现象;带领学校师生到县城内污水处理厂实地参观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设备设施、运行管理情况,提升学生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度,增强了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2015年,青海泽库泽曲国家湿地公园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刚刚大学毕业的藏族小伙久美多杰就成为了泽曲国家湿地公园湿地巡护队和林业管护队的队长,与同伴们一起开始了对7.23万公顷的泽曲国家湿地公园的保护。

  他每天一边带领200多名队员在湿地公园划定区域内巡查巡护监管,对重点河流、重点河段、重点时段的违法违规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保证每段、每片林草、水域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一边向牧民宣传生态保护,让更多的牧民了解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虽然这里海拔3650米至4320米,气候寒冷,冷季漫长,暖季短暂。”久美多杰说,“但是大部分队员都是从湿地周边各村推选出来有责任心的牧民,他们出生在泽曲湿地,居住在泽曲湿地,对这里的山情、水情、村情特别了解,大家都热爱这片土地。”

  久美多杰说着,又从口袋拿出手机打开了野外监控系统,把管护队员们日常巡护监管不到的10个方位仔细查看,生怕漏掉每一个细节。

  “这个就是泽曲国家湿地公园设立的24小时野外监控系统,我们在外巡护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手机与监控中心联网,随时监控野外实时情况,全面实现了地面巡护、野外监控天地一体化。”久美多杰介绍。

  多年来,泽库泽曲国家湿地公园的滥采乱挖沙石情况彻底改善,农牧民过度放牧现象极大减少。天更蓝、山更美、水更绿,农牧民生产环境安全更有保障。

  久美多杰说:“通过近几年的宣传教育,现在人人参与湿地保护工作的社会氛围越来越浓。”

  如今,生态优先、绿色低碳逐渐成为泽库县普遍遵循的发展理念。

  2020年,泽曲湿地通过验收并正式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2021年,泽库县生态环境局委托第三方监测单位对区域内的地下水(第一水源地、第二水源地)进行37项水质监测,水功能区达标率为100%,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Ⅱ类;每月一次对泽曲河、巴曲河断面的水质监测,达标率为100%,地表水达到优于Ⅲ类水质标准,全县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如今,泽曲国家湿地公园内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不断扩大,藏野驴、藏狐、赤狐等野生动物,与人类和谐相处,吸引了像胡兀鹫、金雕、白肩雕、黑颈鹤、黑鹳、中华秋沙鸭等国家一级保护珍稀鸟类来到这里安家。湿地公园中唐古特大黄、甘松、红景天等不同种类的药用植物组成特有生态系统。

  “我们相信,经过工作人员和当地农牧民的共同努力,会有更多珍稀野生动物来此安家落户,雪域高原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未来可期。”当地工作人员说。(张添福 刘秀娟)

[ 责编:张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72岁老人和他的“猴子王国” | 寻美中国

  • 京津联动助推科研创新产业集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共筑数字童年新生态”为主题的“未成年人手机防沉迷座谈会”在京召开。李国强指出,沉迷手机不仅可能会导致视力损伤、睡眠障碍、颈椎问题等生理健康问题,还容易引发社交焦虑、注意力不专注等问题。
2025-02-25 09:34
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24日发布的《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过去一年,我国海洋经济呈现强劲发展势头,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首次突破10万亿元,达105438亿元,比上年增长5.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8%。
2025-02-25 09:32
当前,我国大学生群体普遍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在成长过程中通常得到父母及长辈的全方位关照,从而导致他们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薄弱。
2025-02-25 09:31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最后一年,做好“三农”工作对全局发展至关重要。
2025-02-25 09:30
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日前发布的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2025-02-25 09:29
一场以“项目经理人机制”为核心的科技创新管理范式变革正在上海悄然推进。
2025-02-25 09:26
“蛟龙”号计划2月份完成水池试验,3月组织实施南海海试。
2025-02-24 09:30
2月21日,由中航工业自主研制的国产载人飞艇“祥云”AS700电动型AS700D在湖北荆门成功完成科研首飞,标志着我国低空经济领域的绿色航空新装备取得重大突破。
2025-02-24 09:26
近日,一项新的研究,构建了野生和栽培辣椒的高质量基因组图谱,揭开了辣椒性状演化奥秘。
2025-02-24 09:25
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脑功能与脑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郁金泰团队历经5年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获得重大科研突破,发现帕金森病全新治疗靶点FAM171A2蛋白,并找到了具有潜在治疗作用的小分子化合物。
2025-02-24 09:22
美国斯坦福大学等机构研究团队近日宣布,在基座大模型基础上,仅耗费数十美元就开发出相对成熟的推理模型
2025-02-24 09:20
16项标准是我国环境基准体系的组成部分,可与《淡水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和《海洋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试行)》配套使用。
2025-02-21 10:07
日前,我国首口超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完钻,钻探深度10910米,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垂深井。
2025-02-21 10:06
该规定提出,严明资格条件,规范准入程序,完善退出机制,严禁将会员类型与人才“帽子”挂钩、“交钱就能入会”等行为。
2025-02-21 10:04
钙钛矿材料具有荧光量子产率高、色纯度高、色域广等独特优势,被认为是下一代超高清显示技术的理想材料。
2025-02-21 10:03
中国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任务探测器20日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2025-02-21 10:02
最近,全国多地将DeepSeek等人工智能系统应用于政务和公共服务。
2025-02-20 14:40
DeepSeek引发的冲击波仍在持续:不仅多个平台宣布接入DeepSeek,各个行业也密集搭上这趟“快车”。2月4日,DeepSeek系列大模型正式上线昇腾社区,开发者可一键获取DeepSeek系列模型,并支持昇腾硬件平台上开箱即用。
2025-02-20 10:02
近日,全国首套大型智能化森林火灾救援处置训练设施顺利通过最终验收,在国家西南应急救援中心正式交付使用。
2025-02-20 02:50
19日,科学家们在国际学术期刊《天体物理杂志快报》发布了“天关”卫星的最新发现。
2025-02-20 02:5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