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高速增长的“高龄就业”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高速增长的“高龄就业”

来源:《工人日报》2022-09-23 18:10

  随着全球多国老龄化的加剧,“高龄就业”现象也变得越来越常见。尤其是在一些老龄化较为严重的国家,传统上被认为已经应该退休回家、颐养天年的老年人,竟重新成为就业市场的“生力军”。

  一

  据日本《朝日新闻》9月18日消息,日本政府当天公布的统计结果显示,日本65岁以上高龄人口数量及占比均刷新纪录。而在65岁~69岁人群中,高达50.3%的人仍在工作,成为老年人群就业中的“主力军”,这也是该年龄段的就业者占比首次超过五成。

  日本总务省的上述数据还显示,日本65岁以上的所有老年人中,有25.1%的还在工作。而在2013年,这一比例还只有10.1%。

  根据法律,日本法定退休年龄下限是60岁。但在过去多年,日本政府积极鼓励“高龄人士再就业”。

  2021年4月修订后的《老年人雇用安定法》,把鼓励退休年龄提升到70岁。根据该法,企业可通过提高或取消退休年龄、返聘等5种方式,努力为有意愿工作到70岁的老年人,提供就业机会。

  不过,目前全球老年人就业率最高的国家还不是日本。经合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韩国65岁以上人口的就业率为34.1%,创历史新高,位居全球第一。

  韩国统计厅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今年5月,韩国55岁~79岁具备经济活动参与能力的高龄人口首次突破了1500万人,在总人口中的占比上升到近3成,这一群体就业率更是达到58.1%,创下了历史新高。而根据韩国统计厅16日发布的《8月就业动向》,该国60岁以上就业人数增加了45.4万人,高龄就业人数竟占新增就业人口的一半以上。

  二

  “高龄就业”现象不只发生在东亚,欧美国家也面临同样的境况。

  德国联邦统计局2021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德国就业人口约为3820万人,其中约103.9万人是退休后再就业人员,约为10年前的两倍。

  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在2010至2020年这10年中,德国60岁~64岁人口就业率的上升幅度超过任何其他年龄段,从41%上升至61%。而65岁~69岁这个年龄段虽已超过当前退休年龄,但就业率也几乎翻了一番,从2010年的9%大幅上升至2020年的17%。

  此外,德国议会2007年通过方案,决定“渐进式”延迟退休。从2021年开始,每年延迟退休一个月,从2024年开始每年延迟两个月,直到2029年实现67岁退休。

  从2020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德国65岁及以上的就业者中约1/3(约42.7万人)是为了生计,另外约2/3的人主要靠养老金及资产生活,这些人就业更多是为了继续参与社会生活,增加收入只是补充。

  与德国的高龄就业者相比,美国的“银发打工族”似乎更多受到近年来不乐观的经济形势影响,他们继续工作的主要原因是缺乏退休保障。

  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美国65岁~74岁的老年人约有19.2%在工作,2020年该比例上升至26.6%,预计2030年将升至32%。目前65岁以上的老年打工人占到美国劳动力的6.6%,预计到2030年将占到10%。

  据美国《国家利益》网站报道,创纪录的通胀水平正在对美国老年人产生严重的经济影响。而早在2018年,美国凯撒家庭基金会的一项分析发现,美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群体中,超过1500万(即大约三分之一)的老年人在经济上没有保障。

  三

  “高龄就业”现象在全球多国的出现与加深,从根本上说是由老龄化加剧决定的。

  按照联合国相关标准,65岁以上人口超过14%就进入老龄社会,超过20%为超老龄社会。

  日本是当前全球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日本总务省18日公布数据显示,日本65岁以上的高龄人口总数为3627万人,比上一年增加6万人,占总人口比例为29.1%。高龄人口总数及占比皆刷新此前纪录。

  韩国统计厅稍早公布的预测则显示,韩国今年65岁及以上人群占总人口比例将达到17.5%,到2044年这一比例预计达到36.7%,届时韩国将取代日本,成为世界“最老”的国家。

  在老龄化较为严重的国家,受多年来低生育率的影响,青壮年就业人口普遍呈逐年下滑态势。这一方面可能导致大量劳动岗位面临“用工荒”,社会经济发展与财富积累遭遇瓶颈;另一方面随着老年人越来越多,社会养老支出规模必然越来越大。如此一“减”一“增”之下,一些本已到了退休年龄的老年人也就不得不重新“出山”了。

  在这一令人无奈但又无可否认的现实面前,一些国家在促进老年人就业、保障老年人工作权益方面做出了尝试。

  例如,日本和韩国政府近年来专门设立支持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相关部门,组织“银发招聘会”等。美国劳工部则在每年9月的最后一周举行全国雇用老年工人周,其目的是提高全社会对老年劳动力的认识,并制定创新战略来挖掘老年劳动力的潜能。(梁凡)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

  • 三支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成员信息文件公开展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研究显示,鸟类、哺乳类甚至龟类的大脑在过去3.2亿年里,经历了一场精彩的大脑神经元演化历程,走出了截然不同但又殊途同归的智慧发展之路。
2025-05-15 10: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联手中外学者创新研发出储能密度较高的新型纳米复合薄膜储能器件,其储能密度可达215.8焦/立方厘米,刷新介电储能密度国际最高纪录。
2025-05-15 10:03
宇宙的命运与其天体命运息息相关,而其中恒星的最终“寿命”一直是人类探索的重要命题。
2025-05-15 10:02
周天军表示,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全球变暖下区域季风的演变规律,更凸显了古气候研究在气候变化预测中的独特价值。通过开展古今对比研究,丰富的古记录数据所揭示的历史变化事实,将会成为我们有效应对未来的重要参照物。
2025-05-15 10:01
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我国农作物长期战略保存种质资源已超过58万份,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作物遗传基因密码,犹如“天书”亟待破解。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发起、腾讯参与支持的作物种质资源“天书计划”正式启动。
2025-05-15 04:1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为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5-05-14 17:50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团队发展了“漂浮策略”和“维度定制”相结合的新策略,如同给二氧化钛穿上了“水上行走鞋”,赋予了材料可漂浮于中性水溶液表面的特性,为塑料转化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2025-05-14 09:44
通过将筛选出的诗词逐一标注,提取时间、地点、诗人身份、情境语义等信息,研究团队逐步建立起一个横跨1400年的“长江江豚诗词数据库”,并确定724首提及长江江豚的作品。
2025-05-14 09:43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未来全球雪旱发生频率将成倍增加,其中暖雪旱将成为主导类型。
2025-05-14 09:41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和西南大学的科学家找到了柑橘黄龙病的抗性基因,“柑橘癌症”有了破解方法。
2025-05-14 09:39
除了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其拍摄的着陆区高清图像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着陆点的地质细节和土壤来源。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嫦娥六号降落相机序列图像、全景相机近景立体图像等数据,构建了一套高精度的着陆区地形数据集。
2025-05-14 09:36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