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向“芯”攀登,他们起步成势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向“芯”攀登,他们起步成势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3-02-23 04:05

  光明日报记者 崔兴毅 光明日报通讯员 陈清杰

  核心技术、高端科技是“国之利器”,谁能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谁就能赢得长远发展的巨大优势。

  开年即冲刺,中国电科起步成势——

  48所旗下的北京烁科中科信本年度首台大束流离子注入机在客户集成电路产线顺利进驻,本台设备是大束流离子注入机工程化最新成果的集中体现,大幅提升了产品的市场核心竞争力;

  网络通信研究院深度参与的深空探测雷达“中国复眼”项目一期正式开机,首次实现了利用分布雷达体制进行深空探测,成功拍摄出我国首张月球环形山地基雷达三维图像;

  产业基础研究院在高端陶瓷外壳技术领域取得突破,首次突破低介电常数新型陶瓷材料体系技术瓶颈,成功实现外壳制备,进一步促进国产高端集成电路器件小型化、集成化;

  …………

  计算机屏幕前持续优化仿真,身穿净化服在工艺厂房忙碌,从黎明到深夜,这群电科人向“芯”攀登的身影随处可见。

  优化,再优化

  宽敞整洁的碳化硅产品扩建产线,一批新设备陆续到场,中国电科55所工作人员全神贯注调试、检验、生产……一派繁忙景象。

  “2023年汽车芯片仍处于市场爆发期。”项目负责人介绍,他们正对照国内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提出的电驱用大电流碳化硅MOSFET芯片等需求,攻克高电流密度碳化硅器件设计、高稳定性晶圆生产控制等关键技术,并围绕市场开拓、服务升级等制定详细规划。

  繁忙火热背后,是55所积累的第三代半导体器件技术优势。55所在国内率先突破高良率关键工艺和批产技术,并通过技术突破、工艺优化等手段,大幅增加月度峰值出片量。目前,碳化硅器件成功在百万辆新能源汽车上实现应用,处于国内领先地位,5G基站用氮化镓功率管和高线性二极管等系列产品性能及可靠性国内领先。

  2023年,55所抢抓第三代半导体发展机遇,谋划产业高质量发展思路,扎实做好SiC电力电子器件、超宽带毫米波芯片等重点研究,不断完善国家创新平台建设,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同时,持续加大新产品新市场推广力度,提升工艺平台能力,推进产能提升工作。

  “所有成绩都是新的起跑线。”项目负责人说。今年,他们将持续推进第三代半导体工艺体系建设,拉动基础材料、工艺装备、测试仪表全链能力提升,推动重要市场开拓走深走实。

  围绕这个目标,多个项目团队总结经验,紧锣密鼓开始了新一年的攻关。

  “我想到了一个新的电路拓扑,可以针对性提高热分布”“我梳理了相关文献,工艺上应该可以再优化一下”……这是55所第三代半导体套片攻关团队的日常对话。他们正聚焦超宽带、高功率、高可靠等关键技术,开展协力攻关,力争实现更多技术突破,服务更多的国家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

  随着第三代半导体人才力量在国家第三代半导体创新平台进一步聚集,第三代半导体成果将持续涌动迸发……

  攻关,再攻关

  一个普通的夜晚,当城市逐渐褪去一天的忙碌,中国电科产业基础研究院芯片工艺线上依然灯火通明。

  厂房内,国产高能离子注入设备一字排列,科研人员紧盯设备运行状态。他们正在进行一项极具挑战的离子注入技术工艺研发,而这是碳化硅芯片生产的关键工艺。

  碳化硅芯片主要应用于电力电子领域,在集成电路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产业基础研究院已经拥有4英寸、6英寸碳化硅电力电子器件的稳定规模生产能力。第三代薄片工艺碳化硅SBD和第三代碳化硅MOSFET产品指标,可对标国际一线厂家最新一代产品。

  碳化硅芯片技术的突破,离不开一次次爬坡过坎。其中,离子注入技术的攻坚,是一个令人记忆深刻的过程。

  “在碳化硅材料研发过程中,有一个必须直面的困难。”据该研究院科研人员介绍,碳化硅材料具有特殊性,无法使用传统的高温扩散工艺进行器件掺杂,以往成熟的技术手段在这项任务中显得力不从心。

  “我们必须另辟蹊径!”该研究院科研人员阅读了大量国内外文献,在最新研发成果中寻找思路;实地走访,查看分析各种技术路线的优劣利弊;与全国最优秀的专家学者深入交流,积极听取意见建议。

  “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仿佛大海捞针一样,不知道路在哪里,什么时候可以找到。”该研究院科研人员回忆那段时期,依然感慨不已。后来,离子注入技术受到他们关注。

  离子注入技术是近30年来国际上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的一种材料表面改性技术,在集成电路核心装备离子注入机中得到广泛应用。这是一种更为先进的工艺途径,很有希望更好地解决碳化硅掺杂问题。

  将离子注入技术应用于碳化硅材料,当时在国内还是空白,对于攻关团队来说是一项全新的重大挑战。

  该科研人员介绍,离子注入工艺中掺杂的浓度、分布、深度等关键参数,直接决定器件的电特性和可靠性。要做好这件事,就相当于在纳米级的舞台上起舞,做各种精巧复杂的动作。难度之高,可想而知。

  “我们选择了坚持!”科研人员言语中透露着坚毅。项目之初,项目团队就提出非常高的技术指标——以当时的产品水平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的要求。项目团队迎难而上,打破固有思维,探索新方案,一步步向高指标迈进。

  目前,项目团队完全掌握在碳化硅中掺入氮、铝等元素的技术,离子注入工艺可以做到精确定义掺杂的浓度、分布、深度等关键参数。

  “这是艰难的过程,也是全方位的提升过程。”攻关团队成员表示。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全力以赴实现了所有技术指标。

  快点、再快点

  设备生产有条不紊、机台调试精益求精、技术迭代有序展开……目前,中国电科所属烁科中科信正同步生产调试13台离子注入机,设备制造与工艺调试双管齐下,生产一线干得热火朝天。

  离子注入机是芯片制造的关键装备。目前,烁科中科信自主研制出中束流、大束流、高能、特种应用及第三代半导体等类型离子注入机,工艺段覆盖至28纳米,实现了我国芯片制造领域全系列离子注入机创新发展。2023年开年,设备订单总额突破2亿元,行业认可度持续攀升。

  这一切,得之不易。

  “离子注入机具有专业性强、涉及学科多、精密化程度高等特点,研制难度极高。”技术人员回忆研发过程,依然动容。

  两万五千多个硬件要7*24h密切配合,软件系统要高速运转,让束流时刻保持在特定的高能量,精准地注入硅片的指定区域,不能有一丝卡顿……这只是高能离子注入机工程化的“基础套餐”。

  要实现这些“离谱”的要求,需要一个关卡一个关卡地闯。其一就是实现高能量束流均一性指标从1%精准到0.5%。

  千万别小看这0.5%的改变!据科研人员介绍,这是项目团队不眠不休地与影响均一性的5项关键指标死磕出来的结果,修改了5000多次程序。每次从实验室出来,技术人员在无尘服的包裹下都会汗流浃背;来不及擦拭,就又奔向办公室,总结实验数据。

  技术突破是多方面的。高温注入工艺的成功研发是另一个标志性成果。

  “高温注入工艺是集成电路领域的先进工艺之一。”该项目科研人员说,这需要连续突破关键部件研制及注入工艺达标两项难关。此前在国内无成功研制先例,是半导体制造领域的典型难题。

  为推进研发进度,项目组扎根实验室,将原理创新与局部验证相结合,对整个温控流程进行数十次仿真验证,最终实现温度在高温600℃以上时,设备仍能对晶圆均匀吸附,且能够保障高效稳定传输的目标。

  他们常常为了一个指标的实现,不知疲倦地验证计算;为了一个细节的确认,不眠不休地反复推敲。目前,技术提升在系列产品中遍地开花,中束流设备模组交付的形式已步入正轨,大束流设备已完成综合WPH参数的质的提升,实现与国际先进机台对标,大幅提升产品的市场核心竞争力。

  “这几年,集成电路高端装备自主创新需求迫切,必须快速突破核心技术,这是国家需要,这个信念每一分每一秒都在鞭策我们,快点、再快点。”在中国电科首席科学家王志越看来,国产集成电路装备产业的自主化道路必须从源头上狠抓理论基础和工程化应用,找准堵点、卡点、痛点,联合国内上下游资源协同攻关,成体系布局材料、芯片、封装等核心装备,实现半导体装备自主创新发展。

  《光明日报》( 2023年02月23日 08版)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当日,一场以“精致与浪漫”为名的巴洛克室内乐经典音乐会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音乐会由管风琴、羽管键琴演奏家、教育家沈凡秀及中央音乐学院师生组成的清馨巴洛克乐团演奏,带来包含亨德尔、维瓦尔第、巴赫等大师作品。这场音乐会是国家大剧院2025五月音乐节的演出之一。5月1日至25日,以“乐彩纷呈”为主题的国家大剧院2025五月音乐节呈现27场中外音乐史上的室内乐经典作品演出,展现室内乐的传承与创新。

  • “五一”假日期间,位于新疆鄯善县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吐峪沟村吸引不少游人观光旅游。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美好生活”5月1日开幕,12043家企业参展。
2025-05-01 17:55
BEST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05-01 17:52
杨永修有多个头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5-05-01 17:41
“当患者因我们的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那所有辛苦的日夜就有了意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5-05-01 17:40
21世纪初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高度被一再打破。如何在保证超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建造效率,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5-05-01 17:32
美国的政策变化不仅影响本国科研,也导致许多国际科研项目中断或面临中断风险,对全球科研合作造成重大伤害。
2025-05-01 17:28
“对服装面料而言,防水和透气本是矛盾体,但我们采用高分子膜贴合技术,做到了既防水又透气。包括上述小程序在内,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已集成190多个应用,入驻企业4000多家,注册工程师11万多人,接入生产核心设备3万多台套。
2025-04-30 09:00
轻舟,顾名思义,以个头小、重量轻为最大特点。轻舟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吴会英告诉记者,轻舟重量约5吨,目前的上行运力为1.8吨以上,下行为2吨。装载容积约9立方米,货物舱的体积为27立方米,可搭载航天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载荷等。
2025-04-30 05:1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4-30 05:10
近日,我国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在国际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
2025-04-30 05:10
搭载该模型的AI手机、智能屏幕、陪伴机器人“AI智伴小熊”等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2025-04-30 09:04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