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沉浸式旅游是怎样的体验?
首页> 科技频道> 创新创业 > 正文

沉浸式旅游是怎样的体验?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09-08 09:21

  由凤凰数字科技、故宫出版社、重庆两江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画游清明上河——故宫沉浸艺术展》日前在重庆开幕。该展览综合利用现代数字技术,通过全息投影、裸眼3D、8K超高清数字互动等科技手段呈现《清明上河图》中的宋代城市生活。图为演员在全沉浸光影空间内展示宋朝时期的文化生活。新华社记者 刘 潺摄

  沉浸式演艺、沉浸式夜游、沉浸式展览展示、沉浸式街区……随着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文旅领域中的加速应用,传统旅游业不断焕发新活力,智慧沉浸式旅游逐渐成为旅游新选择,消费者愿意尝鲜从看景到“入景”。

  《“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指出,“加快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旅游,深化‘互联网+旅游’,扩大新技术场景应用。”近期,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一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名单,24个项目入选,涵盖了沉浸式夜游、沉浸式展览展示、沉浸式演艺、沉浸式主题街区等多种类型。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是什么?它将为旅游带来哪些新体验?一起来看看——

  深度发掘文化内涵

  究竟什么是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具体而言,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是指依托旅游景区、度假区、休闲街区、工业遗产、博物馆等场所或相关空间,运用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数字科技并融合文化创意等元素,通过文旅融合、虚实结合等方式,让游客深度介入与互动体验而形成的一种旅游新产品、消费新场景。

  传统文化是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出圈”的重要因素。正是通过挖掘、提取、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些新空间实现了文旅深度融合,用文化丰富旅游内涵,用旅游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当游客吟诵着古诗来到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时,还能沉浸式体验一回《夜上黄鹤楼》项目:从黄鹤楼丰厚的文化资源中择选出动人的诗文化,结合园内景点,通过“光影+演艺”的方式,打造出辛氏沽酒、仙子起舞、黄鹤楼变迁等沉浸式故事场景。

  同时,《夜上黄鹤楼》项目以科技赋能文旅,通过创新的激光投影、激光动画、前景纱屏、高压水雾等众多高科技光影技术,利用画面融合技术,展现黄鹤楼的诗情画意;使用增强现实技术(AR技术),让游客在园区内利用AR寻找5个“黄鹤仙子”,找到时能看到“仙子”翩翩起舞,同时会收到来自“仙子”的互动信息,随后游客手机上原来5个灰色“仙子”变为彩色活化,使游客在历史、故事、场景重现的代入感中体验到乐趣。“黄鹤楼的灯光秀通过光影加演艺的方式,把剧情、场景、观众、演员融为一体,给人穿越般的体验。”来自成都的谭先生赞叹说。

  像《夜上黄鹤楼》项目一样,文化赋能使得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在全国各地开花,为游客提供了兼具艺术性和新奇感的旅游体验。比如,在陕西西安“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游客们梦回大唐,饱览“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美景;在河南清明上河园,游客们在IMAX巨型球形屏幕前畅游在《清明上河图》画卷之中,领略经典名画的动感穿越体验,一览宋代盛景……

  专家指出,科技与创意的赋能将文物故事、历史文化更加生动地呈现出来,让游客在虚拟与真实世界之间,在角色、任务、交互中,在历史故事、场景重现的代入感中得到立体体验。

  感受“所见即所得”

  暮色四合,华灯初上,泛舟湖上,在光影变幻中感受迷人夜色,沉醉在无边秋月的朦胧里……对于首次来到太湖之滨的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拈花湾的游客来说,人气最旺的项目当属“拈花一笑”夜游。

  在拈花湾的《空灵之境》项目中,利用3D灯光投影打造出一条流线型时空光影隧道,投影、风扇自动成像,营造动态水纹灯、立体可变色的视觉艺术效果,河道两畔加装音响无线定位播放系统,随船而游、随船而响,模拟鸟叫虫鸣之声。

  在AR等技术支持下,拈花湾还开发了“元生幻境,寻鹿元宇宙”项目,将智能化技术与游客的赏花路线结合,对鹿鸣谷生态区进行全景建模,制作出多种虚拟场景,推出“梦回唐樱”元宇宙体验。游客戴上智能眼镜,可与场景中小鹿、樱花等互动,感受真实生动的元宇宙沉浸式体验,进一步实现“所见即所得”的体验。

  据介绍,拈花湾借助现代数字多媒体技术和舞台表演艺术,打造沉浸式体验项目,使夜游游客人数大幅增加。“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利用数智技术拓展了认知空间,构建了新型的故事讲述方式,展现了文旅消费的新场景,创造了新产品,形成了新型业态。”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旅游研究中心主任蔡红说。

  激活文旅发展活力

  “数字”和“文旅”正在双向赋能,激活文旅发展新引擎。近年来,各地除了建设沉浸式空间项目外,还积极推进智慧旅游平台建设,搭建云端服务平台,让游客动动指尖,就可以轻松获取服务,尽情享受智慧出游。

  在浙江,推出“浙里文化圈”和“游浙里”两大数字化文旅应用,整合了浙江各地市景区乐园、酒店民宿、文化演艺、民俗风物等资源;在贵州黄果树景区,通过“时空协同的智慧景区分时预约”模块,智慧控制实时入园游客数量,打通时间维度及空间维度协同功能;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部门将开展“5G+智慧旅游”应用试点项目……各地正用数字场景为游客提供服务,推动信息技术与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的有机结合,丰富线上服务模式。

  腾讯文旅产业研究院秘书长孙晖建议,发展智慧旅游要以需求和痛点为导向,从“人、货、场、牌”四方面入手,助力旅游业供需升级。其中“场”即场景,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旅游的核心还是基于场景化的内容和体验。当下,体验经济成为重要的需求和发展方向,数字科技的应用在用户连接、内容挖掘、创意转化、数实融合等维度让文旅业态打破时空界限,带来更多更好体验。叶晓楠 周 晴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海军山东舰航母编队抵达香港

  • 大道通进夏牧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药膳制作师既要懂烹饪,是餐厅的大厨,又要懂中医药理论知识,特别是能够作为食药物质的中药材。
2025-07-03 09:55
运动有助于健康和抗衰老。但究竟是什么让运动有这种奇效呢?我国研究团队历时6年,首次系统解析了人体对急性单次运动与长期规律运动的分子-细胞动态响应谱,揭示肾脏是运动效应的关键应答器官——其内源代谢物甜菜碱作为衰老延缓的核心分子信使,通过靶向抑制天然免疫枢纽激酶TBK1,协同阻遏炎症并缓解多器官衰老进程。
2025-07-03 05:20
近日,四川乐山一小伙感觉身体不适独自乘出租车前往医院就诊,途中开启“超强自救”模式:联系妈妈告知情况、打110报警求助、打120告知医院准备急救。如果长期处于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状态,患者会反复出现头痛、心慌、呼吸急促、胃肠紊乱、肢体疼痛、睡眠问题等。
2025-07-02 10:06
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不少人或许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它们有时会捏造细节,甚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当“喂给”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包含虚假信息时,它就会产生“幻觉”、给出错误答案。
2025-07-02 10:05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所属的国产C909客机平稳降落在蒙古国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标志着国航首条C909国际航线正式开通。早8时许,这架C909客机从呼和浩特起飞,经过1个多小时飞行抵达乌兰巴托。
2025-07-02 10:0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国民经济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底盘”。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资料和创新利用劳动对象,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
2025-07-02 10:01
团队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构建了1988年至2021年青藏高原30米分辨率人工草地数据集,明确了青藏高原主要的人工草地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并揭示了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的迅速扩张及其驱动机制。
2025-07-02 09:59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占淡水鱼类养殖总量的“半壁江山”,尤以长江流域所产鱼品质最优。但人工养殖久了,鱼类品质逐渐下降,需要捕捞野生鱼种来更换,确保鱼类种质“基因库”稳定。
2025-06-30 04:50
FAST如今每天观测时长接近24小时,每年总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持续不断地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数据。
2025-06-30 09:52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华航香银针”就是创新成果之一。
2025-06-30 09:51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一位特殊的“考生”吸引了人们目光。
2025-06-30 09:51
6月29日,在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各方正全力以赴加快工厂投产进程。
2025-06-30 09: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