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第五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青岛赛站决赛在胶州举行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第五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青岛赛站决赛在胶州举行

来源:光明网2023-11-15 16:33

  11月12日-14日,第五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青岛赛站决赛在青岛市胶州市举办。本次大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以及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以“数字赋能 智创未来”为主题,聚焦“工业互联网+稳链强链解决方案”领域,汇聚了全国的优秀团队和企业共同参与。

第五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青岛赛站决赛在胶州举行

  经过连续三天的激烈角逐,最终决出新锐组、领军组的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共计34名,各类奖项的奖金总额达到60万元。同时,15支优秀队伍成功晋级全国赛,展现了他们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卓越实力和创新能力。

  颁奖仪式上,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楚宪峰在致欢迎辞时表示,青岛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和省政府的支持指导下,坚持以工业互联网赋能现代产业先行城市建设,围绕打造“工赋青岛·智造强市”城市品牌,率先打造以平台赋能百业改造、以数据驱动千企升级、以场景支撑应用落地的新型工业化“青岛样板”,为全省推行“工赋山东”打造了样板。接下来,青岛市将强化政策系统支持、强化创新能力提升、强化试点示范引领、强化对外交流合作,引进和培育一批“网络+平台+应用”综合服务商,积极建设“工赋上合”国际技术创新合作新高地。

  活动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两化融合推进处二级调研员谢学科表示,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司通过系列举措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融合应用,取得了积极成效。他认为,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是发展工业互联网、加快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根本遵循。他们将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的建设。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系统所所长陶炜作主旨演讲时说,从发展现状来看,园区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深度转型已成必然趋势。然而随着园区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场景融合诉求的不断加深,产业园区在转型过程中迎来了诸多痛点。他认为业态的蓬勃创新发展需要多方的通力协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深化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园区转型的路径与模式。

  此次青岛赛站结合区域发展特点,挖掘了一批技术先进、成效显著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为推动制造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评审团由18位知名专家组成,他们从技术创新、应用落地、商业模式、答辩表现等四大方面对参赛团队进行了严格评审。

  决赛期间还举办了“胶州会客厅”活动,为工业互联网企业与青岛市产业界搭建了一个交流合作平台,为企业的合作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胶州市通过承办这次大赛,期望能够实现“以赛促聚”的效果,汇聚众多优质企业资源,为培育数字化转型的氛围贡献力量。同时,大赛也促进了产业、学术、研究和应用之间的生态聚合,推动政府、专家、优秀人才、项目团队和企业之间的广泛合作,共同针对数字化转型的具体场景进行协同攻关。最终,大赛将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的蓬勃发展,形成千帆竞发的繁荣景象”。胶州市科技创新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韩旭杰说。

第五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青岛赛站决赛在胶州举行

  在谈到做强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时,韩旭杰提到了几个重点工作方向。首先是抓好头部企业的培育工作,加速海尔卡奥斯、华为、浪潮、腾讯、西门子等头部企业的聚焦,通过它们的引领作用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其次是推进新型园区的建设,胶州市正在布局建设专业化产业生态园区,以头部企业为核心选育产业集群,聚集产业链上下游的研发、制造、服务企业和机构,从而壮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激发市场主体新活力,形成产业创新发展共同体。再次是重视平台建设,建设“工赋上合”综合赋能平台,支持垂直行业平台、关键技术平台、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提升平台供给能力和产业链掌控能力,打造开放共享的资源和要素生态,成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航标灯塔。最后是与各区市协调联动,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的要素配置作用和供需枢纽作用,强化与青岛周边区市的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合作,加强与高校和人才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通过实施“数智融通”等工程,构建与周边区市产业、科技、人才、数据等协同发展的生态,共同推动工业互联网产业的繁荣与发展。(张梦凡)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巴黎奥运会火种登陆马赛

  • 福建舰顺利完成首次航行试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作为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引领带动了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2021年1月,阜航麦1号正式获得安徽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证书,成为安徽省首个利用航天诱变技术自主育成的小麦新品种。
2024-05-10 09:33
(记者宋晨)5月9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智慧天网一号01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智慧天网一号01星作为我国首颗中轨宽带通信卫星,包含技术验证A星与配试B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
2024-05-10 09:33
近日,该所作物基因编辑技术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合作,建立了首个黍稷遗传转化体系与基因组编辑系统,并发布了目前最高质量的黍稷参考基因组,为未来黍稷的分子育种和培育突破性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2024-05-10 06:40
生态保护补偿是指通过财政纵向补偿、地区间横向补偿、市场机制补偿等方式,对按照规定或者约定开展生态保护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补偿的激励性制度安排。
2024-05-10 06:40
在诸多产业领域,尤其是人工智能、未来产业等新赛道,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正加速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他们大展拳脚、加速奔跑,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注入澎湃力量。
2024-05-10 06:40
大食物观要求从人民群众需求出发,统筹各类食物资源,协调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让老百姓不仅能“吃得饱”,还能“吃得好、吃得健康”。
2024-05-10 06:40
为更大规模的国产光电集成芯片和移动终端射频滤波器芯片的发展奠定了核心材料基础。
2024-05-09 09:03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从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历程看,许多国家经历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后,传统产业资源、能源成本快速增加,低成本竞争力逐渐衰弱。
2024-05-09 05:50
日前,文昌航天发射场(以下简称“文昌发射场”),再一次令世人瞩目。站在这片生机勃勃的航天热土上,凝望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托举嫦娥六号奔月的壮美轨迹,人们挥舞国旗、高声呐喊,满眼皆是对星辰大海的美好向往。
2024-05-09 05:40
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南繁基地是我国农业科研和种业振兴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为落实中央关于种业振兴重要部署,今年发布的《国家南繁硅谷建设规划(2023—2030年)》明确,
2024-05-09 05:30
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是种业振兴市场净化行动的核心环节。围绕种业振兴和产业发展所需,崖州湾科技城用好用足海南自贸港优惠政策,全力探索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推进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知识产权特区建设。
2024-05-09 05:30
制作“数字人”时,仍需谨慎应对社会伦理和个人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尤其是AI技术的滥用所带来的犯罪问题。
2024-05-08 16:52
图像识别、智能助手、虚拟人、文生视频……技术的发展和创新让人们进一步向智能时代迈进。该系统可以为“3D+AI”研究提供真实、精细的高质量三维数据,解决目前该研究领域高精度三维数据不足的问题,为AI模型生成更高质量的视频提供实时、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数据支撑。
2024-05-08 10:38
外科医生近日将一个大鼠胚胎的肾脏组织移植到另一个大鼠胚胎中。在出生前移植一个器官,可以使其和胚胎一起生长发育,这样器官在胚胎出生时就能发挥作用,并降低排异反应风险。
2024-05-08 10:37
近日,爱因斯坦探针(EP)卫星任务发布了首批在轨科学探测图像。袁为民安排他担任“项目经理”,任务是完成2022年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抓总研制的“力箭一号”火箭发射的“龙虾眼X射线成像仪”(LEIA)试验。
2024-05-08 10:35
目前,提高铝合金耐热性能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提升析出相的热稳定性;二是引入高稳定性的陶瓷相纳米颗粒。为此,何春年团队提出并通过“界面置换”分散策略,制备了5纳米级氧化物弥散强化铝合金。
2024-05-08 10:30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刘兴国团队与合作者,首次发现线粒体可使用细胞质标准密码翻译第14个功能蛋白,打破了传统观点认为的线粒体基因只翻译13个蛋白的定律。教科书上写明哺乳动物的线粒体基因组包含37个基因,其中13个编码信使核糖核酸翻译为蛋白质、22个编码转运核糖核酸、2个编码核糖体核糖核酸。
2024-05-08 10:28
如果未来人类想在火星上生活,可能需在驻地种植作物。实验结果显示,与在同一地块只种植一种作物的单作相比,间作的番茄产量显著提高,但胡萝卜产量却明显降低,豌豆的产量则没有太大不同。
2024-05-07 10:08
乌鸦、黑猩猩、大象和其他许多鸟类与哺乳动物的行为方式表明它们可能有“意识”。该宣言指出,对于可能有意识体验的动物而言,人类在影响它们的决策中忽视这种可能性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2024-05-07 10:07
世界经济论坛官网近日报道指出,为让人工智能(AI)发挥其变革潜力、提高生产力水平及社会福祉,人类必须确保它可持续地发展。这一愿景面临的核心难题在于,随着算力和性能的不断提升,能耗也在快速增长。
2024-05-07 10:0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