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行行出状元|“信息安全测试员”隋刚:“404实验室”里的低调极客
首页> 科技频道> 创新创业 > 正文

行行出状元|“信息安全测试员”隋刚:“404实验室”里的低调极客

来源:光明网2023-11-24 19:03

编者按:

  从“三百六十行”到“三千六百行”,近年来,一大批内容新颖、模式多样的新职业不断涌现。为了展现新职业的独特魅力,挖掘新职业背后的故事,光明网科普事业部推出《行行出状元》系列新媒体策划,讲述一批“新职业”人群的百态人生。新职业蕴藏着新机遇,希望这些故事能为广大青年人择业提供一些启发。

本期人物:

  隋刚(北京知道创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安全研究员,404实验室总监)

  在网络世界里,“404”是一个常见的错误代码,意味着你寻找的资源无法找到。在北京知道创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也有一个以“404”命名的实验室,这是一个由技术“极客”组成的团队。

  巧合的是,实验室名称中的“404”正好符合了Web页面的“404 Not Found”,与极客低调、内敛的特质相呼应。隋刚,就是这样一位“低调的人”。

行行出状元|“信息安全测试员”隋刚:“404实验室”里的低调极客

  隋刚说,2000年前后信息安全并没有形成一个具体的行业,但是有一部分在致力于对网络攻击与安全漏洞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并开发出相应的检测工具。而404实验室的使命就是找到那些可能对网络空间关键基础设施构成威胁的漏洞进行研究分析,并尽可能地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消除或防范。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的时代,我国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整个互联网生态对于信息安全与网络防御的需求逐渐增加。2021年,《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中新增了信息安全测试员(渗透测试员)这个新职业。隋刚,这样一位深耕信息安全领域20余年的“低调极客”,也终于有了官方的定义。

行行出状元|“信息安全测试员”隋刚:“404实验室”里的低调极客

  隋刚的工作主要是对网络上的新兴漏洞进行分析和研判,以期发现并阻止可能的网络攻击。他的工作并不轻松,需要对大量信息系统进行深度分析,发现并修复其中的错误点,防止漏洞的产生,就像一位无声的守护者,带领团队默默地守护着网络空间。

  隋刚的团队有20多人,他们的特长各不相同,但都有着对网络安全技术的深度投入和热爱。隋刚表示,他对团队的要求很严格,但只要技术过了门槛,大家就能“打成一片”。

行行出状元|“信息安全测试员”隋刚:“404实验室”里的低调极客

  实验室团队每天10:30举行晨会,简单讨论工作事项后开始工作。有趣的是,中午他们会玩游戏放松一下。虽然工作强度较大,有时候甚至需要通宵工作,但对隋刚和他的团队来说,这就像打游戏一样,他们乐在其中。

  隋刚是一个对网络技术有着浓厚兴趣的人,他喜欢探索其运行原理和机制。他的团队也有一个大目标,那就是了解网络中的趋势,以及社会层面的行为如何影响网络空间的变化。

  隋刚说,他的工作价值就是让网络更安全,但他觉得自己“并不特别”。因为各行各业都有默默无闻的人,默默地为人们的正常生活保驾护航。

行行出状元|“信息安全测试员”隋刚:“404实验室”里的低调极客

总策划

战钊

策划|记者

林佳欣 焦子原 闫烁(实习)

制作

焦子原

出品

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夕发朝至!京港、沪港间开行高铁动卧列车

  • 乌鲁木齐:“游牧文化旅游节”开启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柴继杰团队及合作者揭示了植物中NLR蛋白的寡聚促进自抑制机制及六磷酸肌醇、五磷酸肌醇在植物免疫信号中的新角色,发现了此前未被发现的一类NLR介导植物免疫的独特机制。
2024-06-14 10:01
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最严重的生物灭绝事件发生在距今约2.52亿年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这项研究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古生物形态演化的理解,也为科学家评估现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灭绝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4-06-14 09:49
如今,观展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博物馆的内涵和形式也愈发丰富。尤其是随着数字技术在展览服务中的应用更加成熟,“智慧博物馆”建设成为当前我国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展陈过程中,让文物“活”了起来。
2024-06-14 09:45
记者13日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当前夏粮已进入收购旺季,收购工作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副司长唐成介绍,从各地看,新季小麦产量有所增加,质量普遍好于去年。
2024-06-14 09:38
此次手术在罗马和北京两地同时展开,跨越直线距离近8100公里、双向通信距离超过2万公里,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泌尿外科和远程外科的尖端技术。手术中,张旭在罗马操作一台我国自主研发的远程手术机器人。
2024-06-14 09:37
针对近期持续高温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在前期发布预警信息的基础上,于6月11日对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四级应急响应。
2024-06-13 10:12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获悉,近日,该所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创新团队与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合作,首次组装了普通野生稻单倍型无间隙染色体基因组。
2024-06-13 10:11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品种审定公告,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根据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有关规定,严格审核把关,审定通过了135个小麦新品种。
2024-06-13 09:34
6月13日,无人机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友谊分公司第五管理区一水田地块执行巡田作业任务,用于查看水稻苗情(无人机照片)。
2024-06-14 09:49
6月的山东港口青岛港,“氢”风拂面,“绿”意正浓。近年来,山东港口青岛港积极探索氢能在港口的多场景应用,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发展,为全场景氢能港口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2024-06-13 09:17
近年来,在科技加持下,古老的布达拉宫焕发出新机与活力:轻轻点击一下鼠标,从三维模型到壁画细节都可以一览无遗;近800个结构传感器近10年间记录下逾千万组数据;超过1500个探测设备、近9公里的感温光纤,感知着这座古老建筑的实时状态……
2024-06-13 09:16
记者12日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以下简称“航空工业”)获悉,由航空工业自主研发的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验证机,在西安蓝田通用机场完成首飞。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是航空工业主动布局无人机产业、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而全新研发的重点机型。
2024-06-13 09:14
渤海湾畔的“滨城”寨上,风光旖旎、碧波万顷,长达14.8公里的海岸线勾勒出一幅壮丽的画卷。
2024-06-12 09:37
“太阳能-热泵智耦互补粮食烘储系统”“储粮害虫智慧监测系统”……近日,南京财经大学多项粮食科技成果亮相全国绿色粮食仓储工作现场推进会,相关成果在全国200余个粮食企业(库)推广应用,并获得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4-06-12 09:37
这项成果首次揭示了在海马体外的内侧前额叶皮层中存在一类编码环境边界的特异性神经元,也被称为边界细胞,研究成果或有助于找到通往记忆与学习闸门的“钥匙”。
2024-06-12 09:32
记者11日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日前结束,共有10名预备航天员最终入选,包括8名航天驾驶员和2名载荷专家(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各1名载荷专家)。
2024-06-12 09:25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张立福,在解读高光谱分析技术为珍贵文物进行三维“留影”的最新进展时说:“光谱是辨别物质的‘指纹’。前不久,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运用三维技术,首次根据出土头骨,复原出一尊男性红山先人的容貌。
2024-06-12 09:19
1966年12月的一天,罗布泊,一朵巨大的白色蘑菇云腾空而起,我国首次氢弹原理试验爆炸成功。
2024-06-12 09:17
苹果公司10日在2024年全球开发者大会上推出个人智能系统“苹果智能”。该系统集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强大功能,可应用于苹果多款产品。
2024-06-11 14:27
芒种时节农事忙。河南、山西等地麦收陆续进入尾声,湖南、江西一些地方正忙着种稻插秧。北方收麦、南方种稻,收与种紧密相连,南与北交相辉映,中部这片土地上充盈着丰收与希望的气息。
2024-06-11 10: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