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月22日,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以下简称“通研院”)举行“迈向通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成果展”(以下简称“成果展”)媒体沟通会。沟通会上,通研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成果展将于1月28日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会议中心举行。
此次成果展由通研院主办,邀请学界领袖、行业专家、政府领导等参加,并将重点展示通研院成立两周年以来的主要科研成果,旨在打造成为通用人工智能领域集科技创新、成果展示、观点交流于一体的重要平台。
链接前瞻技术,以原创科技引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
通用智能体应具备像人一样的物理常识和社会常识,拥有“与生俱来”的本能,在价值驱动下,不仅能完成无限任务,还可以自主定义任务——这是通用智能的关键,也是人类自儿童阶段就已完备的能力,但目前,大多人工智能的发展和人类成长发展的侧重方向恰恰相反。
打造真正的通用智能体,需要回到人类本身作为通用智能体的原点,“她”可以像人类儿童一样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最终具备真正的通用性。小女孩“通通”(Little Girl)就是这样一个正在被构建的通用智能体。
图:通用智能人-小女孩“通通”(Little Girl)
作为首个由价值与因果驱动的AGI系统原型,通研院打造的“通通”根植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以原创的认知架构理论为顶层设计,由自研国产学习和推理框架(通用人工智能操作系统TongOS2.0和编程语言TongPL2.0)为底层支撑。她拥有类人价值观,能自主生成任务,具备物理和社会常识,可保障复杂任务高效执行,推理和决策过程透明、可解释。通过“自主学(自主环境探索)”“他人教(与人类多模态交互)”等方式,“通通”可实现技能、知识和价值持续成长。同时,通研院采用国际领先实时仿真与渲染引擎,自研分布式组件架构,打造高度物理逼真、可交互的训练场与软件系统平台。自研架构在训练数据生成、动作控制等方面大幅领先国际同类系统。
结合市场应用导向,以创新生态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据悉,本次成果展将同时展出通研院以前沿科技推动产业融通的实践,特别是在具身智能体、技术赋能平台、AI赋能场景应用等方面的建设布局。
图:“眼里有活”具身智能机器人
在具身智能体方面,由通研院打造的“眼里有活”具身智能机器人,能够做到无需交互,自主识别需求执行任务;根据环境变化调整行动策略;实现多智能体任务协调。可被应用于智能家居、智能制造、康复疗养、特种任务、危险场景作业等多种场景中。
基于未来具身智能体在医疗服务、智能家居、康复养老、危险场景作业等场景中应用考量,通研院打造了首个基于光学触觉感知技术自主研发的高自由度仿真机器手,实现了空间分辨率小于0.1mm接触表面纹理和接触时法向力与切向力的感知,丰富了机器人在抓取和操作任务中的多模态感知能力。
图:高自由度仿真机器手
在技术赋能平台的层面,通研院将带来通用人工智能科研平台“通境”(TongVerse) ,作为“AI+机器人”仿真练武靶场,不仅能够应用于科研、赛事,还将面向智能制造、特种行业等需求,提供多场景、多任务的机器人应用解决方案。
图:“通境”(TongVerse) 被用于第二十六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
在AI赋能场景应用上,依托人工智能、VR、大数据等技术,由通研院助力北大和北武院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建设的大型社会模拟器将在本次成果展上展出,该大型社会模拟器能够服务科学智能决策,提高社会治理的智能化、科学化、精确化水平。
填补通用人工智能评测空白,为通用人工智能的研发及应用提供参照系与指南
目前,国际上就如何刻画和评估通用人工智能这一问题,仍然缺乏更深入的系统研究。为了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明确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路径和方向,牢牢把握解读和评估通用人工智能的话语权,通研院打造了《通用人工智能标准、评级、测试与架构》白皮书,将在本次成果展正式展出。《通用人工智能标准、评级、测试与架构》依据发展心理学和心智理论,参考人类婴幼儿发育的测试标准,研究总结出基于能力(U系统)和价值(V系统)的UV通用人工智能的评测方法。为规范化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为满足通用人工智能的研究诉求,突破现有人工智能测试体系的局限。通研院同时将在成果展带来首个通用人工智能评级标准与测试平台(TongTest),可在物理逼真测试平台上评测通用人工智能等级,全面考虑通用人工智能的关键特征,利用价值维度空间保障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安全可控,为监管通用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以通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打通复合型人才发展路径,组建通用人工智能领域创新人才梯队
伴随众多前沿科技成果的重磅发布,通研院还将带来《通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打通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发展路径。《通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首次明确了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科的区别和边界,厘清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现状,阐述通用人工智能人才需具备的关键能力,提出通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主张通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需要充分把握人工智能“对内融合、对外交叉”这一学科特点,在“通识、通智、通用”的框架下,培养具备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独立思辨和跨学科思维,掌握人工智能核心理论和技术,勇于实践开拓科研格局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成果展同时将会展出通研院在通用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的成果。一方面,面向本科教育,通研院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支持建立通用人工智能实验班(以下简称“通班”),打造本博贯通人才培养体系,至今已培养200余人。另一方面,面向博士培养,由通研院牵头启动通用人工智能协同攻关合作体人才培养计划(以下简称“通计划”),在北大、浙大、上海交大等九所高校开展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坚持“兴趣为主、课题导向、任务牵引、内部协调”的培养模式,每年新增130位博士名额。通研院将持续以新型举国体制贯通学-研-产-用,培育从青年学生到领军人才、战略科学家的通用人工智能领域人才梯队。
据了解,通研院始终践行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化推进,以“有组织科研”推动原始引领性科技创新。在人类迈向智能时代的历史关口,通研院聚焦人工智能发展需求,加快在通用人工智能领域布局,积极抢占前沿科技制高点,为北京市建设国际科创中心与全球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提供助力。(李欣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