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特稿丨全球生态治理的中国贡献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特稿丨全球生态治理的中国贡献

来源:新华社2024-12-27 09:33

  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 特稿|全球生态治理的中国贡献

  新华社记者

  中国最大沙漠实现3046公里生态屏障全面锁边“合龙”,联合国世界地质公园增添6个来自中国的“新成员”,中国科学家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多个生态领域国际会议的中国馆或中国角迎来络绎不绝的“取经者”……

  2024年,中国在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同时,坚持践行多边主义,积极与国际伙伴分享绿色发展经验,以实际行动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力量。

  加快建设美丽中国

  11月26日,中国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出现一串神秘的大脚印。12月3日,脚印“主人”在附近摄像头前露出真容:一只成年东北虎看向镜头,威风凛凛,尽显王者风范。

  这不仅标志着野生东北虎时隔30年重回长白山腹地,也标志着野生东北虎栖息地进一步扩大,已从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向西扩展了200多公里。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行动,正在中国各地持续开展。在中国西北,11月28日,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实现全面锁边“合龙”,成为中国积极防治荒漠化的又一生动缩影。

  这些保护绿水青山的努力在惠及当地百姓的同时,正获得越来越多国际认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3月新批准的18个世界地质公园中,就包括长白山等来自中国的6个地质公园。至此,该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员总数达到213个,而中国就拥有47个,位居世界第一。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2月10日公布联合国最高级别环境奖项“地球卫士奖”得主名单,中国科学家卢琦因在防治荒漠化方面所作贡献榜上有名。

  “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国际湿地城市”“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中国各地近年来获得一个又一个国际认证“绿色头衔”,见证了全民协力建设美丽中国的不懈努力。这些成功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也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共建繁荣清洁美丽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

  携手共建绿色家园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经验正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学习借鉴的对象。中国也积极分享绿色发展经验,与合作伙伴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实现红树林面积增长的国家之一。11月下旬,中泰红树林共同保护示范区在泰国攀牙湾国家公园揭牌,两国海洋部门将在红树林保护和修复方面深化交流合作。泰国海洋与海岸带资源局红树林第三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奥妮察表示,中国在红树林保护与恢复技术方面的丰富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在南非北开普省波斯特马斯堡镇,一座高耸巨塔下围绕着数以万计随太阳转动的长方形反光镜,宛如一朵巨大向阳花。这是中国企业承建的红石100兆瓦塔式熔盐光热电站,今年9月顺利并网发电。作为南非最大可再生能源项目之一、撒哈拉以南非洲首个塔式熔盐光热电站项目,该项目全面投运后,预计每年能向电网输送约480吉瓦时清洁电力,满足20万多户家庭用电需求。

  “中国正处在世界前沿,引领世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世界的绿色发展离不开中国。”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埃里克·索尔海姆近期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持续深化能源转型合作。索尔海姆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全球许多绿色项目的载体,太阳能、风能和水电等项目为许多国家打造绿色走廊,拉动共建国家绿色产业和经济发展。

  助力全球生态治理

  为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荒漠化、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中国积极参与相关国际会议,通过推动谈判、组织边会、举办展览等方式,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展现中国担当。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10月在哥伦比亚举行期间,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支持的首批9个小额项目获得通过,标志着该基金进入落实“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新阶段。这些项目共覆盖15个国家。

  12月在沙特阿拉伯举行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上,到中国馆学习借鉴荒漠化治理经验的“取经者”络绎不绝。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局局长瓦莱丽·希基说,对致力于解决荒漠化问题的国家而言,中国治沙模式是“希望的灯塔”,提供了通往成功的“路线图”。

  中国还是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的行动派。截至今年10月,中国已与42个发展中国家签署53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通过开展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提供人员培训等方式,助力应对气候变化。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11月在阿塞拜疆召开期间,中国举办系列活动,积极分享应对气候变化经验。巴西政府分管气候变化事务的副部长安娜·托尼表示,这些活动“体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定决心和分享发展经验的意愿,彰显了影响力和领导力,展现了负责任大国形象”。

  建设绿色地球家园是人类的共同目标。面对生态环境恶化的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唯有同舟共济,方能共克时艰。作为多边主义的积极践行者,中国始终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沪苏湖高铁通车运营 “轨道上的长三角”再添新动脉

  • 北京中轴线上的正阳门箭楼恢复向社会开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技术、产业、人才,仿佛三条大江奔流不息,形成一个“川”字。如何在川字中间加上一横,将三者形成整体,凝聚成创新的磅礴力量?
2024-12-27 10:27
视频生成、语音交互等AI应用近年来持续火热,在2024年已让越来越多用户得到高效便捷的体验。零一万物首席执行官李开复表示,以大模型技术为代表的AI技术将重塑各行各业的生产力格局,颠覆现有的企业组织结构和规模。
2024-12-27 10:27
26日,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探索三号”,在广州南沙交付启航。
2024-12-27 10:26
了解人类大脑的进化过程或许能为人工智能的改进提供重要启发,同时让其更好地适应人类独特的神经结构。
2024-12-27 10:23
今年粮食收购量预计将达到8400亿斤左右。有关监测显示,目前,各类经营主体购销活跃,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开工率保持在90%左右,基本满负荷生产。
2024-12-27 10:09
在26日结束的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期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刘焕鑫为我们盘点了“大国粮仓”米袋子。
2024-12-27 10:27
在数字化时代,市场对云的需求进入到深度用云的阶段。尤其是伴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上云场景越来越复杂,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大量应用场景需要各专业协同去落地,共建生态是各行各业的诉求。
2024-12-27 10:24
董泽故居始建于明代,是著名教育家董泽先生出生和童年生活的地方。董泽先生1925年当选法兰西科学院院士,是云南大学首任校长。
2024-12-27 10:22
我国首个商用堆在线辐照生产同位素装置在中核集团秦山核电基地正式投运,在此生产的首批镥-177医用同位素同步出堆。
2024-12-27 02:00
朱光亚院士是老一辈科学家中才识与品行双馨的杰出代表,对朱光亚院士最好的纪念,就是要努力继承朱光亚院士为中国工程院奠定的优良传统,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4-12-27 09:46
(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2024年12月2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修订)
2024-12-26 10:37
12月2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该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其中规定,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
2024-12-26 09:37
从古至今,工程使技术和科学发挥生产力的功能,反映国家或组织机构的科技水平、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
2024-12-26 09:31
激光器广泛应用于通信、医学成像与手术、消费电子等领域,它深刻改变了大众的生活。
2024-12-26 09:30
国家统计局2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棉花播种面积4257.4万亩,比上年增加75.2万亩,增长1.8%;单产144.8公斤/亩,比上年增加10.4公斤/亩,增长7.8%;产量616.4万吨,比上年增加54.6万吨,增长9.7%。
2024-12-26 09:19
日前,福州大学化学学院学生吴一迪及其团队的项目在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一等奖和全国特等奖。
2024-12-26 09:18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12月25日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扩充至8章60条,聚焦科普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完善体制机制,主要包括明确科普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方向、强化科普社会责任、促进科普活动、加强科普队伍建设、强化保障措施等内容。
2024-12-25 09:23
在中山站区的西南高地上,远远地能看到冰面上有一个绿色的半球形建筑。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中山站越冬队队员张方根:前面这里有一个淡水湖,相当于是雪水融化的,形成了一个淡水湖,常年都有。
2024-12-25 09:23
目前还没有预防诺如病毒感染的疫苗,搞好个人卫生、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是预防的关键。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处研究员常昭瑞:“如果家中有急性胃肠炎病例出现的时候,定时地要对家庭中接触频繁的部位,比如说门把手卫生间等进行定时的消毒。
2024-12-25 09:2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