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蛇年说蛇:令人爱恨交织的文化符号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蛇年说蛇:令人爱恨交织的文化符号

来源:科技日报2025-01-24 09:58

  2025年是农历乙巳年,也就是蛇年。在十二生肖中,蛇也许是最特别的存在。

  在十二生肖中,很少有谁拥有同蛇一样复杂的象征意味,兼具毁誉参半的双重文化色彩。

  一方面,人们畏惧蛇的致命毒性和攻击性。在原始社会,刚刚学会直立行走的人类祖先一定对这种潜伏在隐秘角落随时准备发动致命攻击的猛兽防不胜防。这种对蛇的恐惧被写入人类的基因中。“就像我们看到蛇下意识会觉得内心一惊,会很害怕,我觉得这其实是一种长期演化沉淀下来的原始反应。因为蛇曾经是对我们的生活构成很大威胁的一种生物。”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间文学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左怡兵解释说。

  另一方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祖先掌握了降服或者提防这种猛兽的能力,对于自然和动物的认识也有了提高和发展,开始将动物身上令人崇拜的生理属性赋予象征意义。比如蛇会蜕皮再生,在古人看来就是长寿的象征;繁殖能力强意味着子孙绵延,多子多福……

  在我国出土的绘画作品中,大家都很熟悉的人类始祖——伏羲、女娲,大多以人首蛇身的形象出现;商周时代,蛇被看作是神灵和巫师通灵天地的助手,这一时期的考古文献里发现了很多玛蛇、践蛇、操蛇、戏蛇的例子;被称为上古三大奇书的《山海经》里,描述蛇的内容出现了100多次,蛇的种类有20余种。

  秦汉以后,我们祖先对蛇的热情也并未减少,但属于蛇的正面形象的意蕴更多地被投射到龙身上。人们通常会将生肖中的蛇称作“小龙”,由此可见蛇与龙关系之密切。很多学者认为,龙的形象包括蛇身、兽脚、马毛、鬣尾、鹿角、狗爪、鱼鳞和须。而蛇占有其中的主干部位,龙的基本形态也是从蛇演化而来。

  在古代艺术品中,龙与蛇的形象始终交叉出现,似龙似蛇、亦龙亦蛇的纹样极为常见。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的曾侯乙尊盘,从尊口到盘足均雕刻着蟠虺纹,这些由群蛇聚集构成的优美图案,让人们很难将蛇与不祥联系起来。专家认为,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极为流行的蟠虺纹很可能寄托着古人对于富足与安乐生活的追求。

  “其实对蛇的观念变迁,折射出的不仅仅是我国,而是整个世界对蛇的态度——那就是‘爱恨交织’,既有喜欢的一面,又有厌恶的一面。蛇也因为这种情绪的投射,被赋予了更多的意蕴。”左怡兵说。(李梦一)

[ 责编:张梦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在辽宁葫芦岛市看望慰问受灾群众

  • 【网络中国节】春节微短剧《除夕闯进我家门》预告片来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冰岛基因解码公司科学家完成了一项重要研究。他们绘制了一份人类基因组完整改组图谱,即详尽的人类DNA在生殖过程中混合方式的地图。
2025-01-23 10:19
考古人员在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城头山镇的李家岗遗址,发现彭头山文化时期“古稻田”遗迹,这将长江中游早期稻田的出现时间提早到距今8000多年。
2025-01-23 10:14
日前国际学术期刊《大气科学进展》上发布2024年全球海温变化研究报告:2024年全球海表平均温度、海洋上层2000米热含量再一次达到了人类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2025-01-23 10:09
日前,新疆农业大学科研人员李德强所在的研发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可注射水凝胶,并将其用于抗癌药物的负载,可显著降低药物副作用。
2025-01-23 10:10
呼吁更多的人转变观念,认识到从“能用”到“多用”再到“好用”的国内装备自主可控,对于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意义重大。
2025-01-23 09:59
记者21日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获悉,2024年我国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7919万吨,比上年增长4.3%。其中,精炼铜、电解铝产量分别达1364万吨、4400万吨,同比增长4.1%、4.6%。
2025-01-22 03:00
《自然·医学》杂志21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称,一种手术植入的脑机接口系统能通过精准侦测和解码瘫痪患者的神经元活动,转为“手指动作”,使其可在电子游戏中自如驾驶虚拟四轴飞行器。
2025-01-22 10:02
近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李健带领团队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工作压力正在成为许多“打工人”的睡眠质量“隐形杀手”。
2025-01-22 10:01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林容周团队与合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软电子制造方法——粒子吞噬打印。
2025-01-22 09:58
复杂的人体系统内,细胞活动时时刻刻都在进行:运输氧气、吞噬细菌、传递神经信号……要想保证这些细胞各司其职、井然有序,离不开一位特殊的“指挥官”——非编码小RNA(核糖核酸)。
2025-01-22 09:58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加快养老科技和信息化发展应用”“重点推动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等技术产品研发应用”。
2025-01-21 15:35
经过数月的延迟,寒冷的拉尼娜气候模式终于出现在热带太平洋东部。虽然它降低了全球平均气温,但也增加了部分地区出现干旱和强降雨的风险。
2025-01-21 15:32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江左其杲及其所在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欣海及国外合作者,从欧亚大陆其他地区的大量豹属化石记录中识别出了稀有的雪豹化石记录,从而揭示了雪豹特殊的演化之路。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科学进展》。
2025-01-21 15:31
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天文学家团队使用大型双筒望远镜干涉仪,在红外波段捕捉到了迄今为止最清晰的活动星系核(AGN)图像,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学》杂志上。
2025-01-21 15:29
20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位于合肥“科学岛”上的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装置取得重大成果,成功实现了上亿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再次创造了托卡马克装置高约束模运行新的世界纪录。
2025-01-21 15:25
“雪蘑菇”是在地表突出物体上,拥有较强黏性和附着力的雪花层层累积而形成的,主要出现在水汽充足、降雪量较多的地区。
2025-01-20 10:07
美国互联网科技公司Meta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机器学习系统,几乎可以立即将101种语言的语音翻译成36种目标语言中的任意一种。
2025-01-20 10:02
1月16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公布了一颗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新彗星,并将其命名为C/2025 A3。
2025-01-20 10:01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朱立国团队近日在椎间盘退变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25-01-20 09:59
今年上半年,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将举办,人形机器人将与运动员共跑“半马”,挑战人类速度。
2025-01-20 09:5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