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安徽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海幽深处 鹿鸣动飞鹇
首页> 科技频道> 头版头条 > 正文

安徽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海幽深处 鹿鸣动飞鹇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2-24 09:23

  【多样的生物 多彩的世界】

  光明日报记者 丁一鸣 常河 光明日报通讯员 江雪飞 徐敏可

  不知名的鸟儿扑棱棱掠过枝头,簌簌声中,牯牛降抖落了霜,水灵了几分——光透了进来,水涨了起来,林子里闹了起来。“这水,像翡翠一样润!”诸如“清澈见底”一类的描绘显得苍白,惹得记者不住感慨。

  紫啸鸫 石台县委宣传部供图

  “可不,都说这里是属于安徽的九寨沟呢!”同行的安徽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牯牛降保护区”)石台管理站副站长方宏明眼中闪着骄傲,今年已是他守着牯牛降保护区的第34年。

  牯牛降位于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与黄山市祁门县交界处,因山形似一头牯牛从天而降得名,古称“西黄山”。方宏明介绍,根据最新本底资源调查结果,牯牛降保护区内现有维管束植物1555种、大型真菌211种、脊椎动物316种、蝶类186种。“真无愧‘华东地区动植物基因库’!”记者感慨。

  为摸清生态家底,近年来,牯牛降保护区联合高校院所开展了多次本底资源调查。“你看,像黑麂、白颈长尾雉、白鹇、猕猴、勺鸡等已成为牯牛降保护区的‘常住居民’,常在红外相机前‘露脸’,此外,我们还陆续发现了野生银杏、南方红豆杉、独花兰、独蒜兰、小沼兰等珍稀植物小块或零星分布。”

  紫红小皮伞 石台县委宣传部供图

  摸家底,数家珍。除了本底资源调查,牯牛降保护区还开展了“黑麂、黄山短尾猴、猕猴、中华鬣羚等主要珍稀兽类资源”连续3年动态监测项目、“中华穿山甲及云豹等猫科动物专项调查”项目、药用植物资源调查项目等专项科考,掌握重点保护物种资源的生长、分布状况和活动节律,并进行定量分析。

  “2023年,我们又开展了‘牯牛降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大样地野外监测’项目,建设总面积10公顷的大样地,按不同海拔梯度对牯牛降森林生态系统、植被及生物多样性进行定期常态化监测,目前已完成样地测绘和植物资源每木调查等外业工作。”方宏明透露。

  “走,巡线去!”如今,尽管有了地理信息系统“瞪大了眼”、空天地一体化监管平台“竖起了耳”、野外巡护App“解放了手”,“可还是离不开咱这双脚呀”,背上工具包,方宏明招呼着记者。

  半边月 石台县委宣传部供图

  日复一日巡线管护,牯牛降保护区设立近40年来,从未发生森林火灾、乱砍滥伐、乱捕滥猎等案件,区域内森林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蓄积量由建区时的26.7万立方米增至49.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建区时的89%升至96.3%。

  行至牯牛降保护区生态检察展示馆,一群“红领巾”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同学们,今天由我来为大家上‘开学第一课’,入馆前温馨提示,千万管好小手,不要随意触摸标本哦!”客串讲解员、石台县检察院干警薛嘉文提醒。

  云豹、穿山甲、五步蛇……馆内,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珍贵标本让“红领巾”们瞧得入迷,连珠炮似的向薛嘉文提问。“这也是安徽省首个驻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检察工作站,除了孩子们喜爱的珍贵标本,展示馆还设有‘生态之殇’展区,通过展示一系列触目惊心的盗猎案件,警示人们珍爱自然,和可爱的‘小家伙儿’们和谐共处。”薛嘉文告诉记者。

  牯牛降美景 石台县委宣传部供图

  “希望大家多来看看,尤其是带着孩子们来!”方宏明欣慰地说,近年来,牯牛降保护区在科普宣教上不遗余力,除了建设科普场馆、设置新型宣传标牌、走村入户宣讲,还联合中小学开展了一系列研学游活动。“小朋友们和‘小家伙儿’们也许素未谋面,但并不陌生!”

  在石台县,多样生物组成的多彩世界,正带来更多“溢出效应”——立足富硒资源禀赋,仰仗牯牛降保护区“金字招牌”,石台县现已形成富硒农业、富硒食品加工业、富硒康养旅游业三大产业,开发各类硒产品百余种,富硒产业综合产值达40亿元。

  更多内容详见光明日报客户端专题页面

  《光明日报》(2025年02月24日 08版)

[ 责编:田新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包银高铁铺轨忙

  • 内蒙古乌兰浩特:加紧生产备春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6项标准是我国环境基准体系的组成部分,可与《淡水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和《海洋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试行)》配套使用。
2025-02-21 10:07
日前,我国首口超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完钻,钻探深度10910米,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垂深井。
2025-02-21 10:06
该规定提出,严明资格条件,规范准入程序,完善退出机制,严禁将会员类型与人才“帽子”挂钩、“交钱就能入会”等行为。
2025-02-21 10:04
钙钛矿材料具有荧光量子产率高、色纯度高、色域广等独特优势,被认为是下一代超高清显示技术的理想材料。
2025-02-21 10:03
中国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任务探测器20日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2025-02-21 10:02
最近,全国多地将DeepSeek等人工智能系统应用于政务和公共服务。
2025-02-20 14:40
DeepSeek引发的冲击波仍在持续:不仅多个平台宣布接入DeepSeek,各个行业也密集搭上这趟“快车”。2月4日,DeepSeek系列大模型正式上线昇腾社区,开发者可一键获取DeepSeek系列模型,并支持昇腾硬件平台上开箱即用。
2025-02-20 10:02
近日,全国首套大型智能化森林火灾救援处置训练设施顺利通过最终验收,在国家西南应急救援中心正式交付使用。
2025-02-20 02:50
19日,科学家们在国际学术期刊《天体物理杂志快报》发布了“天关”卫星的最新发现。
2025-02-20 02:50
夜幕低垂,驾车穿行在贵州兴义环城高速公路的隧道中,柔和光线如点点星光洒下,为隧道披上一层温暖的光纱,照亮往来的车辆。
2025-02-20 02:50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推进科技创新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整合科研资源和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创新生态,力争在一批重大科技专项上取得新突破,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025-02-20 02:50
在万里风沙线上筑起“绿色长城”
2025-02-19 09:48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研制的直升机航空大地电磁探测系统,成功应用于高原铁路建设工程。
2025-02-19 09:47
由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与清华大学联合组成的研究团队于2月18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线上发表研究成果。
2025-02-19 09:45
18日从中国科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获悉,2024年,我国在科技人才培养、科技期刊建设、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国际民间科技交流、规范学术团体治理等领域取得进展。
2025-02-19 09:44
2025年开年以来,人工智能(AI)技术继续保持迅猛发展的态势。
2025-02-19 09:42
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凸显,优势企业梯队进一步壮大,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2025-02-18 09:33
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自2024年12月25日起施行。宣传贯彻科学技术普及法座谈会17日在京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蔡达峰出席会议并讲话。
2025-02-18 09:32
迈着深深浅浅的步子走进葡萄园,脚下,枯叶作被覆盖着泥土;头顶,休眠的葡萄枝上零星挂着卷曲的叶子。果农们在葡萄架下来回穿梭,剪刀在手中翻飞,老练地修剪着葡萄枝条,随后,有条不紊地完成着开沟、窝肥、清园等“冬管清单”。
2025-02-18 09:32
2月13日,北京儿童医院,13位知名专家对1位8岁男孩的疑难病例展开缜密讨论。主持人是北京儿童医院院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倪鑫,专家们则来自神经外科、肿瘤外科、口腔科等科室。
2025-02-18 09: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