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雷军:高端化战略三年深刻改变小米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雷军:高端化战略三年深刻改变小米

来源:光明网2022-12-12 11:39

  12月11日,小米集团召开新品发布会,正式发布数字高端旗舰小米13系列、全新MIUI 14操作系统和5款AIoT产品,包括小米万兆路由器、小米Sound Pro、小米迷你主机、小米手表S2和小米Buds 4耳机等。

  小米13系列是小米高端化战略三年探索期的答卷之作,实现高端体验无短板、360度无死角,在徕卡影像战略合作加持下,开启移动影像新华章。MIUI 14基础体验重返巅峰,开始打造行业领先的互联互通。

  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表示,“回首过去三年,高端化战略深刻影响着小米,并深度改变了小米。今天发布的小米13、MIUI 14,大家可以看到,一个全新的小米已经开始。”

  高端豹变,小米13系列成为高端化战略三年的答卷之作

  小米高端化战略始于2020年,经历了三年探索期:2020年2月,小米10系列首次冲击高端市场,梦幻开局,首发一分钟破2亿销售额;2021年,小米发布小米11系列,在工艺及设计美学上谋求突破;2022年,从小米12系列开始,小米提出“从性能领先,到体验优先”,并正式将高端化明确为集团战略,提出全面对标苹果。

  近半年来,小米高端产品表现渐入佳境,一举斩获2022年度高端手机口碑最佳。其中,小米12S系列和折叠屏手机小米MIX FOLD 2在电商平台的首月好评率,均超过98%。同时,小米12S系列更是凭借强大的影像实力,获得了专业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的高度认可。

  “小米13系列是小米高端化战略三年探索的答卷之作。”雷军表示,小米13系列不仅是史上最强大的小米数字旗舰,更是超越行业期待的高端代表作。

  据介绍,小米13系列全面实现高端体验无短板、360度无死角,刷新小米史上多项最强纪录。

  时隔三年,小米13系列首次迎来处理器、内存、闪存三大件的全面升级。小米13全系搭载最新骁龙处理器第二代骁龙8移动平台,CPU多核性能提升37%,GPU性能提升42%,游戏体验超越A16。拥有黄金尺寸的小米13标准版,不仅手感出色,而且性能满血释放,堪比电竞手机。

  小米13系列全面承接小米12S Ultra强大的徕卡专业影像能力,并实现技术和场景的再进阶:全系搭载75mm徕卡长焦镜头,全系升级徕卡超色彩影像。小米13 Pro更是配备了小米12S Ultra同款的1英寸传感器主摄,并在长焦端创新采用单反级别的浮动镜组技术。

  小米13时隔八年重回直屏立边设计,定制“超窄边直屏”,首次在国内安卓阵营实现“视觉四等边”。小米13系列还在黑色、白色、旷野绿、远山蓝四款颜色的基础上,定制五款限量跑车配色:烈焰红、宝石蓝、飓风黄、丛林绿、水泥灰,是史上配色最丰富的小米手机。

  小米13系列全系搭载自研澎湃电池管理系统,小米13续航高达1.37天,创造小米高端系列最长续航能力,小米13 Pro首发50W Pro无线秒充,从零到充满仅需36min,刷新小米无线充电速度纪录。

  此外,小米13系列还配备安卓最亮、最好的屏幕,全系支持IP68防尘防水,体验、品质均全面跃升。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小米13的高精密组装是在小米智能工厂率先落地实验,这让小米13的部分核心器件装配精度提高一倍,小米13的超级四窄边工艺,也是在智能工厂打磨成型,最终推广到全部生产线。此外,小米智能工厂还为行业提供创新工序、仪器、流程的整体化解决方案,做“制造的制造”。目前,龙旗和蓝思科技等公司已经启用了由小米输出的整套产线设备和智能工厂系统体系。

  小米13系列全系搭载最新的MIUI 14操作系统,软硬深度协同实现全新突破,最终在性能、屏幕、影像、续航、系统体验等多项核心体验上,首次赶超iPhone,堪称国产高端全面体验赶超的分水岭之作。

  徕卡加持、让专业影像走向大众,开启移动影像新华章

  2022年7月,小米宣布启动影像战略升级,提出了“超越人眼、感知人心”的全新影像理念,并发布小米与徕卡合作的首款作品小米12S系列,小米影像由此树立了移动影像时代的新审美标准和新影像文化。

  原汁原味的徕卡影像体验,让小米12S系列迅速获得专业影像圈的认可。有知名摄影师评论称,“不只是小米徕卡的影像技术和审美符合专业摄影者的标准,更大价值是,把专业摄影师的经验、审美、风格,进行量化,让普通人快速拥有像摄影师一样的眼睛和审美判断”。

  雷军表示,小米徕卡联合研发的徕卡影像正迎来新篇章,小米13系列拓展了移动摄影的全新焦段,实现单反镜头技术在移动摄影上更多应用,以及更进一步的色彩管理。

  小米13全系搭载徕卡专业光学镜头、徕卡原声双画质,同时全系新增徕卡75mm长焦镜头,作为徕卡经典焦段,它既能兼顾远景拍摄,又适合拍摄人像题材,这将是小米数字系列上最好用的副摄,也将会是超高使用率的副摄。

  小米13 Pro更是拥有“Pro之名、Ultra之魂”,主摄采用一英寸IMX989大底,拥有和小米12S Ultra相同的旗舰机光学素质。它搭载的75mm长焦创新采用“浮动对焦镜组”设计,参考单反相机的对焦技术,创新性地将6枚镜片分为前后两组,后组镜片在对焦过程中“浮动”运作。它最远可实现70倍混合变焦,最近可支持10cm对焦,这让75mm长焦镜头新增了“超级特写”功能,以较小畸变拍摄精致细节,带来专业光学的真实物理虚化。

  小米13全系搭载徕卡原生双画质,全系升级“徕卡超色彩影像”,与徕卡共建影像色彩数据库,4700种场景逐一进行色彩模型布局,同时支持全链路P3广色域,提升25%色彩捕捉。这使得小米13系列可以挑战行业最高难度时刻,即日落时分,也是摄影师最喜欢的“黄金时刻”,小米13徕卡超色彩影像可以完美还原该场景下丰富的色彩,实现了随手一拍、一张封神。

  同时,在小米影像大脑的加持下,小米13系列还具备超强的计算摄影能力,实现了CyberFocus万物追焦的能力升级,新增昆虫、鸟类和交通工具拍摄场景的自动对焦。

  记录普通人的平凡时刻,让平凡变得不平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移动影像新时代。随着小米13系列的发布,小米与徕卡持续深化战略合作,徕卡分享沉淀百年的专业审美经验,小米用自研影像技术将其量化实现,完美还原真徕卡,共同推动移动影像从专业走向大众,赋能平凡人的“忘情一刻”,由此开启移动影像的新华章。

  MIUI 新生:基础体验重回巅峰,打造行业领先互联互通

  “小米三年高端探索,收获特别大。要实现高端无短板,必须做到体验优先、软硬件深度协同。”雷军表示,2022年,小米首先把MIUI团队合并到手机部,跟BSP系统软件部门合并,随后又将AIoT系统部门和互联互通软件部门全部合并,形成了纵向深入硬件底层,横向统括小米所有业务的系统软件平台团队。这次重组为MIUI新生做了充分的准备,MIUI 14就是系统软件团队完成整合后的首个作品。

  过去12年来,MIUI一直是手机操作系统交互、功能、优化的引领者,也率先察觉现有系体验的种种瓶颈,如系统越用越臃肿、高资源消耗、不完善的互联逻辑等问题。拒绝臃肿,让基础体验重回巅峰,就成为了MIUI14体验领先的首要任务。

  因此,MIUI 14率先启动“剃刀计划”,刀刃向内、自砍三刀,努力打造“固件最小、占用内存最小、不可卸载应用最少”的超纯净系统。MIUI 14还采用全新光子引擎,给 Android 底层内核“动手术”,实现架构与调度机制的大幅优化,不仅让系统更流畅,更开放能力给三方应用,打造全链路流畅体验。

  在隐私安全方面,MIUI一直保持领跑,推出了照明弹、拦截网、隐匿面具等堪称行业标准级的隐私安全功能,此次MIUI 14进一步强化了“端侧隐私”能力,全系统30+场景、图片文字识别等不上“云”,全面实现端侧隐私能力,让更多数据无需借助云端,仅在本地计算。

  在互联互通方面,MIUI宣布升级小米秒享和米家APP两大互联中心,覆盖近10亿台设备,实现了两大能力突破:高速互联总线基于自研算法和协议,打造更快的全链路连接体验;米家控制能力覆盖全端设备,随时随地以舒适的方式控制设备。同时,MIUI 14还率先提出以人为中心、连接万物,打造行业领先的互联互通。

  小米集团手机软件部总经理、MIUI负责人金凡表示,在“以人为中心、连接人与万物”的理念牵引下,MIUI 14率先实现了三个维度的行业引领:一是关注人的感知,打造易用、直觉的连接体验;二是关注人的使用场景,实现智能、自动,简单几步开启智能家居之旅;三是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创新推出家人服务,关爱未成年人成长、老人健康,让家更紧密。

  新发布的5款AIoT产品,也让小米科技生态再进一步,迈向“以人为中心、连接人与万物”的新征程。其中,小米万兆路由器首发搭载高通新一代企业级路由芯片,拥有高达万兆的无线和有线传输速率;小米Sound Pro实现了旗舰智能音箱领域的全新突破,旗舰级声学设计带来前所未有的听音体验;小米迷你主机是小米首款桌面主机产品,体型迷你却拥有强悍的桌面级性能,并实现接口和连接性的大满贯;小米手表S2采用46mm和42mm双尺寸设计,首次支持身体成分测量,支持100多种运动模式;小米Buds 4耳机采用半入耳式设计,拥有多项旗舰配置,带来优质、舒适的音质体验。

  从小米13,看见一个全新的小米

  正如雷军所言,过去三年的高端化战略,深刻影响着小米,也深刻改变了小米。

  小米13系列超强的产品力,实现了小米高端产品全面科技引领的真正开局。借助软硬深度协同,小米13系列在性能、影像、屏幕、续航等方面拥有360度无死角的高端体验,核心体验首次超越iPhone。

  深厚的技术积累和研发投入,提供了小米全系高端突破的关键支撑。2022年,小米预计研发投入170亿元,未来五年研发投入预计达到1000亿元。截至2022年9月30日,小米集团全球专利授权数超过2.9万,全球专利申请数超过5.9万。

  同时,在科技引领的基础上,小米高端产品也融入了人文理念的加持。小米12S Ultra和小米MIX Fold 2获得专业人士认可,是人文加持的科技成果,也是高端全面破局的前哨,而小米13系列推动移动影像从专业走向大众、MIUI14开始打造“以人为中心、连接人与万物”的互联互通新征程,进一步推动了科技与人文的完美结合。

  从小米13系列、MIUI 14开始,一个全新的小米开始了。(柯岩)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在上海考察

  •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对服装面料而言,防水和透气本是矛盾体,但我们采用高分子膜贴合技术,做到了既防水又透气。包括上述小程序在内,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已集成190多个应用,入驻企业4000多家,注册工程师11万多人,接入生产核心设备3万多台套。
2025-04-30 09:00
轻舟,顾名思义,以个头小、重量轻为最大特点。轻舟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吴会英告诉记者,轻舟重量约5吨,目前的上行运力为1.8吨以上,下行为2吨。装载容积约9立方米,货物舱的体积为27立方米,可搭载航天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载荷等。
2025-04-30 05:1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4-30 05:10
近日,我国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在国际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
2025-04-30 05:10
搭载该模型的AI手机、智能屏幕、陪伴机器人“AI智伴小熊”等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2025-04-30 09:04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高级载体。
2025-04-29 09:14
基本建成国家语言文字大数据中心,初步建成国家关键语料库和国家战略语言资源信息库。
2025-04-29 09:13
“让学生在自然中领悟生命科学的魅力,在实践中锤炼强农兴农的本领。”
2025-04-28 16:42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