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构建负责任人工智能治理体系的伦理路径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构建负责任人工智能治理体系的伦理路径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1-06 02:50

  作者:刘静(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哲学院副教授)

  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所掀起的澎湃汹涌浪潮,在深刻改变人的存在和生活方式,给人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打破了传统人机关系的界限,给人类的存在和交往带来了新的伦理挑战和道德困境。如何更好回应和适应人工智能技术变革带来的不确定性,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是发展的利器,也可能成为风险的源头。要前瞻研判科技发展带来的规则冲突、社会风险、伦理挑战,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伦理审查规则及监管框架。”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明确提出要“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这为我们发展和治理人工智能提供了重要的伦理路径。进一步阐发负责任人工智能治理的伦理立场和伦理原则成为应用伦理学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

  人工智能的伦理挑战和道德困境

  人工智能正在引发最重要的技术革命和社会变革,同时也在改造着人类自身,改变着人的行为。随着生物技术革命和人工智能的兴起,人类正经历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技术化,面临被技术替代的风险,引发新的存在论问题。特别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新革命——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推出,打破了传统人机关系的界限,体现为“人工智能的拟人化”和“人的机器化和算法化”,给传统的伦理关系和伦理体系带来巨大挑战。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未来人”和“远方的陌生人”问题逐渐进入了人类的伦理视界。传统伦理学强调的是一种“近的伦理学”,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往,行为者双方是熟悉的、共同在场的,道德时空是一种近距离的。而科技的深度介入,使人类的道德空间和行为性质发生了改变,一些新的对象,如人工智能,逐渐进入我们为之负责和道德关切的领域。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新科技,给人类的伦理世界和道德空间带来了深刻变革,它以虚拟化和拟人化的方式与人类建立了新的交往关系,伦理关系从“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扩展到“人与人工智能”。

  人与人工智能之间的伦理责任关系,用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来解释将面临较大的困难,会出现人机伦理关系的三重道德困境。第一重是善恶困境。传统的人机关系是一种人和物的关系,技术作为工具为人类所使用。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现代技术不再是简单的工具,人类很难区分现代技术的使用是善的还是恶的。人工智能既可以最大限度地给人类带来福祉,也可能被滥用给人类带来巨大危害。第二重是尊严困境。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特别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人类过度依赖技术和人工智能,有可能会弱化人的主体性,挑战人之为人的尊严。第三重是责任困境。虽然目前人工智能还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但却具有了一定的自主性行为。这种自主性行为带来了伦理风险和不确定性,存在责任边界不明确和伦理风险的分配问题,引发了人工智能应用的责任鸿沟争论,使得传统的责任伦理体系出现了真空地带。如何解决这些道德困境,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无疑是一种可行的伦理路径。

  坚持以人为本的伦理立场

  尽管人工智能的兴起打开了伦理关切的视界,延伸了传统的伦理关系,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风险,但可以确定的是人类自身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决定者和使用者,在根本上人类是真正的责任者。“负责任”要贯穿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指出,要遵循“和谐友好、公平公正、包容共享、尊重隐私、安全可控、共担责任、开放协作、敏捷治理”的原则,这无疑为我们解决三重困境提供了治理框架和行动指南。“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是人类以一种安全、可靠和合乎道德的方式研发和使用AI。“负责任”的内涵包括包容性、公平性、以人为本、透明和可解释性、安全性、尊重隐私和可被问责性等,以保障人工智能系统负责任地运行和使用。“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并不是要研发具有道德和责任意识的人工道德机器,使其能够进行自主思考和道德决策,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相反,“负责任的人工智能”主要指向的是人类要负责任,人类要肩负起对其所创造的人工智能的责任,负责任地发展人工智能使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人类自身才是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的关键,因此我们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伦理立场。

  坚持以人为本的伦理立场,是推动负责任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的价值基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安全和治理,为此提出了“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重要理念。这既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和治理提供了新视角,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充分体现。以人为本蕴含着深层的伦理价值,是人工智能治理要遵循的重要原则。以人为本的伦理立场,要求人工智能在研发和应用中要始终坚持“人是目的”的观念,尊重人的尊严和权益。人工智能作为技术,不管发展到何种程度,都不应摆脱工具属性,其在本质上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即人造物。值得强调的是这种以人为本并不是强人类中心主义观点,只突出人的主导性和优越性地位,而是尊重人的人格和尊严,把人看作目的,强调人的责任和义务。

  在坚守以人为本的伦理立场下,为更好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我们还要进一步确立“智能向善原则”“尊严原则”和“责任原则”来回应人机伦理关系面临的三重道德困境。首先,智能向善是发展负责任人工智能的根本目标。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福祉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风险。我们需要的并不是技术的中立,而是要朝向善的目的,在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中注入人文和伦理维度,推动人工智能朝着科技向善的方向发展。这种智能向善的目的,不能仅仅停留在能力增强和主体需求的满足上,而是要以增进全人类的福祉为目标。其次,尊严原则是发展负责任人工智能的必然要求。尊严是伦理学的重要概念,也是以人为本的核心内容。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是目的”,体现人的尊严和价值,而不是使人最后沦落为工具。由此,尊严原则作为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和伦理底线,要求人工智能的发展不能伤害和侵犯人的尊严和权益,要尊重人的自主性,保护人的隐私,避免算法歧视和智能伤害。最后,责任原则是发展负责任人工智能的重要保障。责任原则是当代应用伦理学讨论中最为关键的原则之一,也是人工智能研发和应用中应该坚持的最基本的伦理原则。以人为本的伦理立场所强调的“以人为中心”,不仅仅体现在为人类服务和增进人类福祉,更体现在人能够而且应该负责任上,这恰恰是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所在。在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中,要始终坚持责任原则,将负责任贯穿到人工智能发展的各个环节中,建立健全必要的问责机制,做到责任的可追溯,保障人类的基本权益。

  构建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治理体系

  在人机共存的生活世界中,新的伦理问题和道德困境逐渐凸显出来,如何构建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治理体系成为人工智能发展和科技伦理治理的关键问题。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伦理立场,共建负责任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体系,形成协同共治的责任机制,培育人类的人工智能素养和责任意识,共同推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构建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治理体系,需要共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体系。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关乎全人类的命运,在这个新科技时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各国应以负责任的态度参与人工智能的全球合作和治理,缩小国家间的智能鸿沟,共同完善全球治理机制。构建起负责任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体系,最为重要的是立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增进全人类共同福祉为目标,以保障人类安全和权益为前提,确保人工智能朝着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发展。我国作为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大国,始终积极拥抱智能变革,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在面对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机遇和挑战的情况下,坚持做全球人工智能治理领域的积极推动者、参与者和贡献者。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实施了一系列务实举措,如发布《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智能向善”,为世界提供了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人工智能治理中国方案。

  构建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治理体系,需要建构协同共治的责任机制。负责任的责任者不仅是指单个的责任主体,而且是一个由多元责任主体共同构成的责任者,离不开政府、企业、行业、用户等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和协同共治。责任机制的构建,不能简单地将责任归结在人工智能研发者和使用者身上,而是需要所有的责任主体参与其中,需要明晰责任的主体、层次、分布和边界,探寻共同的责任机制,以解决责任鸿沟和伦理真空问题。虽然人工智能目前以比较低的自主性参与到人类行动中,并且不具有人类的道德主体地位,但它们与我们一同构成了人机交互行动。因此,我们仍要将其纳入更广泛的伦理框架和责任机制中。这里的责任者是一种由多元责任主体和人工智能共同构成的人机联合责任体,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协同共治的责任机制。

  构建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治理体系,需要培育人类的AI素养和责任意识。虽然构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体系和责任机制对于人工智能的治理非常重要,但我们不能仅仅依赖制度和机制,这对构建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治理体系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重视培育和提升责任者的德性素养和责任意识,我们要将责任者的伦理身份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作为共同生活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成员,每个人都要有“人人都是责任者”的共识。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类不仅需要提升AI科技素养,还要培育AI德性素养和责任意识,这种培育不能仅停留在科技伦理知识的学习上,还要重视心的培育,这才是人工智能无法真正代替人类的东西。

  人工智能时代是一种人机共存的生活场域,人工智能已经深入介入我们的生活世界。在人机共在的生活世界中,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伦理立场,坚守“智能向善原则”“尊严原则”和“责任原则”,共同构建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治理体系。尽管未来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但永远不要忘记人类才是真正的责任者,始终肩负着发展负责任人工智能的重任与使命。

  《光明日报》(2025年01月06日 15版)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百年接力,守护城市万亩林海

  • 山东:“渔光融合”共享海洋绿色资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7月4日,神秘的水星将迎来东大距,这是今年第二次水星东大距,观测条件依然不错。
2025-07-04 09:51
科学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2025-07-04 09:50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药膳制作师既要懂烹饪,是餐厅的大厨,又要懂中医药理论知识,特别是能够作为食药物质的中药材。
2025-07-03 09:55
运动有助于健康和抗衰老。但究竟是什么让运动有这种奇效呢?我国研究团队历时6年,首次系统解析了人体对急性单次运动与长期规律运动的分子-细胞动态响应谱,揭示肾脏是运动效应的关键应答器官——其内源代谢物甜菜碱作为衰老延缓的核心分子信使,通过靶向抑制天然免疫枢纽激酶TBK1,协同阻遏炎症并缓解多器官衰老进程。
2025-07-03 05:20
近日,四川乐山一小伙感觉身体不适独自乘出租车前往医院就诊,途中开启“超强自救”模式:联系妈妈告知情况、打110报警求助、打120告知医院准备急救。如果长期处于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状态,患者会反复出现头痛、心慌、呼吸急促、胃肠紊乱、肢体疼痛、睡眠问题等。
2025-07-02 10:06
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不少人或许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它们有时会捏造细节,甚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当“喂给”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包含虚假信息时,它就会产生“幻觉”、给出错误答案。
2025-07-02 10:05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所属的国产C909客机平稳降落在蒙古国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标志着国航首条C909国际航线正式开通。早8时许,这架C909客机从呼和浩特起飞,经过1个多小时飞行抵达乌兰巴托。
2025-07-02 10:0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国民经济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底盘”。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资料和创新利用劳动对象,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
2025-07-02 10:01
团队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构建了1988年至2021年青藏高原30米分辨率人工草地数据集,明确了青藏高原主要的人工草地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并揭示了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的迅速扩张及其驱动机制。
2025-07-02 09:59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