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2023中国国际海洋水下机器人大赛在鲁东大学开幕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2023中国国际海洋水下机器人大赛在鲁东大学开幕

来源:光明网2023-08-02 13:54

  8月1日,2023中国国际海洋水下机器人大赛在鲁东大学开幕。中国工程院院士金翔龙,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原国家海洋局局长王曙光,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吕滨,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理事长王飞,中国海油海洋环境与生态保护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林建功,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潘新春,烟台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梁勇,自然资源部财务与资金运用司原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吴平,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许国栋,鲁东大学党委书记王庆教授,鲁东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钱国旗教授出席活动。

2023中国国际海洋水下机器人大赛在鲁东大学开幕

  王庆在致辞中表示,鲁东大学始终扎根山东半岛,坚持向海图强,主动融入经略海洋大业。学校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大力培育“严谨、精益、卓越”的鲁大质量文化,不断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和治理体系,持续加强海岸海洋工程学科建设,推动水利环境海洋学科集群发展,精准服务海洋强国战略。水利工程学科入选省属高校“高水平学科”建设项目,是全省同学科中唯一“优势特色学科”;学校建成国内唯一的海上航天发射平台技术研发学科团队,为我国首个海上航天发射基地提供常态化技术支持,海洋平台安全稳定控制技术全球领先并成功应用于“蓝鲸”系列钻井平台制造;学校核电海洋工程研发团队编研了我国首个《滨海核电温排水监测预测技术手册》和系列行业标准,浓海水入海监测预测技术走在全国前列;学校组织开展的渤海海峡跨海工程重大理论和技术问题研究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本次海洋水下机器人大赛,旨在培养高素质水下机器人专业创新人才,推动海洋水下机器人领域科技进步,推动海洋装备智能化创新发展。

2023中国国际海洋水下机器人大赛在鲁东大学开幕

  吕滨、王飞、林建功、梁勇等分别致辞。裁判员代表中国海洋大学宋大雷教授、参赛队员代表北京大学莘展骅分别宣誓。

  大赛分为4个赛道,AUV赛道主要设置了过门、目标撞击、水底目标抓取与放置、听声浮圈等任务,ROV赛道主要有饲料投放、水下结构物检修、海床落物采集、精准作业等任务,创意概念赛道主要考察机器人的创新性与独特性、可用性与实用性,水产捕捞机器人赛道主要展示操作捕捞项目和自主捕捞项目。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海军工程大学等13所高校的24支参赛队将展开激烈角逐。

2023中国国际海洋水下机器人大赛在鲁东大学开幕

2023中国国际海洋水下机器人大赛在鲁东大学开幕

2023中国国际海洋水下机器人大赛在鲁东大学开幕

  当代海洋水下机器人是集新型材料、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等于一体的能在海底与深海从事极限作业的高科技装备,它的应用与不断发展,对探索深海世界,研究深海科学,开发深海资源,开展深海实验,构建人类深海基地,促进海洋强国建设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大赛由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中国海油海洋环境与生态保护公益基金会、烟台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鲁东大学、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北海分会、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中心承办。(苏琦 陈福宗)

[ 责编:焦子原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